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6.12.06

從運彩談運動經濟/林博泰

運彩受惠於運動經濟,銷售成長 2014年,適逢4年1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在巴西舉行,運彩的投注可說是盛況空前,一度還因為賠率調整時間稍長,造成投注站大排長龍,銷售預估數字從原本10.5億一路上調至13.0億、16.6億、22.0億,最後到24.0億,整整是上一屆運彩2010年世足賽銷售8億的3倍,這都是拜運動經濟發展之賜。 近年來,在大家愈來愈重視健康及運動下,運動經濟蓬勃發展,根據國際調查機構Plunkett Research推估,全球運動產業總產值約有1.5兆美元,光是美國NFL、NBA、NHL以及MLB等4大聯盟的賽事1年就大概有287億美元的收入,加計周邊運動器材與相關商品的銷售,美國運動市場每年大約有4,720億美元的規模。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委託銘傳大學(2016/6/8)所做的「推估試算我國103年度運動產業產值及就業人數等研究案」報告,2014年運動生產毛額約為1,033億新臺幣,占國內生產毛額15.2兆0.68%,年成長率8.08%遠高於整體GDP的成長,運動服務產業穩定發展的趨勢是肯定的方向。 同屬運動服務業的台灣運彩,2014年銷

2016.12.06
2016.09.13

中秋節談景氣的秋分/于國欽

中秋節將到,不久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將次第而來,依過去的經驗,秋分一過,大地即呈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四季便在寒冬裡進入尾聲,隨著雪雲散盡,大自然又進入另一個新循環。 經濟景氣也像大自然一樣,有繁榮的春天,熱絡的夏天,蕭瑟的秋天、蕭條的冬天,循環不已。不同的是,大自然循環極為規律,而景氣循環則有點撲朔迷離,景氣春天有時長達八年,有時不到兩年,有時有夏天,有時跳過夏天直接進入秋分。這幾個月隨著出口好轉,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不少人認為景氣寒冬已過,春燕將至。 果真如此,這當然是好消息,這代表台灣景氣已走出谷底,進入擴張期(expansion)。但比較令人憂心的是,台灣近年景氣循環不若以前這麼分明,以前進入擴張期,景氣會漸趨熱絡,但近年景氣始終熱不起來,還沒經過夏天,就直就接進入秋分,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對景氣復甦,相當無感。 由最近一期的景氣循環可以發現,台灣經濟已進入一個沒有夏天、沒有紅燈的循環。過去任何一個時期的景氣循環,於擴張期總會亮出代表熱絡的紅燈、黃紅燈,但屈指一算,台灣已經五年五個月沒出現紅燈、黃紅燈,而這五年五個月台灣已歷經一個景氣循

2016.09.13
2016.07.12

通膨率與颱風 / 于國欽

由於尼伯特颱風來襲,讓我想起颱風與通膨率的問題。 通膨率向來是美國聯準會升息與否的重要依據,而影響通膨率走勢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景氣的冷熱、貨幣供給的寬鬆、匯率的變化、國際原油及農工原料的行情等等。然而在台灣,通膨率的高低還經常與颱風次數密切相關。 颱風怎麼會影響通膨率(消費者物價漲幅)?原因很簡單,颱風一來,蔬果價格必然大漲,蔬果漲價又會影響外食費率,在預期心理推波助瀾下,通膨率自然會扶搖直上。 觀察歷年資料,確實支持這樣的論述,民國八十三年提姆、凱特琳、道格接連而來,重創台灣,蔬菜價格於七、八月連漲二成、五成,水果漲三成,通膨率連續兩個月超過6.6%,於是將這一年的平均通膨率推升至4.1%。 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底賀伯橫掃台灣,非僅讓五百戶房屋全倒,讓農作物損失近150億元,由於蔬果產區受創嚴重,八月通膨率升逾5%,全年平均也達3.1%。 八十九年的象神,九十四年海棠、泰利、龍王,九十七年的卡玫基、鳳凰、辛樂克、薔蜜,九十八年莫拉克、一百零一年的蘇拉、天秤,去年的蘇迪勒、杜鵑,都是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颱風,這些颱風挾帶著暴雨重創蔬果產區,以致

2016.07.12
2016.04.19

都市更新 實踐台灣經濟轉型 / 丁致成

最近「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是個非常熱門的歷史名詞,是指對過去政府因歷史與法制變革,所必須採取的彌補政策,通常有司法、人權、歷史等多重意涵。 但除了正義應該轉型,經濟政策同樣必須深思,該如何轉型以彌補過去失落的歲月?我們又該從何處尋覓轉型的動力? 從轉型正義到轉型經濟 近來,都市更新已受到政府的重新重視,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受訪時更表示「推動大面積公辦都更是必然趨勢」。更進一步說,這個趨勢不僅僅是都市機能的更新活化,更隱含政府如何引領產業再次創新與蛻變的機會。 都市更新,不只是單純地提升都市機能,還包括產業經濟、交通建設、能源管理、空間設計等跨領域的合作,因此本身也擔負創造就業機會成就內需經濟的重要角色。其中,「商業中心都市更新」更是內需經濟轉型的重要基石。 商業中心都更 帶動大規模就業 所謂「商業中心都更」,泛指住宅以外,以市中心商業機能為主體的更新模式。包括大型商場、辦公大樓、觀光旅館、都會遊樂中心等。「商業中心都更」的規劃是以振興塑造優質市中心為目標,必須考量都市經濟產業發展的策略性,因此更新

2016.04.19
2016.04.06

產政攜手共創新格局 / 詹文男

新政府即將在五月正式上台,相信大家都寄予高度的期待。尤其面臨出口不振,產業亟待轉型的當下,如何振衰起蔽,相信各界都在等著新政府如何出手。不過,雖然媒體報導新政府的幕僚已有許多的產業政策思考與作為等著開展,但個人認為,情勢要有所突破,除了政府的方向與措施外,產業本身的努力與配合,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亦即產業政策要發揮作用,不能單靠倚賴政府,企業也需攜手向上,產業轉型才能竟其功。而哪些是企業必須努力的呢? 開放心態 首先是應以開放心態迎向國際良性競爭。臺灣企業目前面臨的考驗,除要保持與日韓企業間的競爭優勢外;另一方面更是隨著中國與東南亞經濟體崛起,而備感競爭壓力。事實上,臺灣企業在全球仍保有相當經營實力,有許多隱藏在臺灣各地的中堅企業,甚至許多採行利基策略的中小企業,但卻往往是國際大廠緊密的合作夥伴,其競爭實力放眼全球並不遜色。 因此,在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具備關鍵性技術與Know-how的臺灣企業應儲備信心,用開放的意識與心態面對國際化的挑戰。如強化自身組織成員的雙語、多語能力,培養良好的國際視野與經驗,甚至進一步吸收國際同業或異業的經營模式,截

2016.04.06
2016.03.29

重視成長,更要重視分配 / 于國欽

我們多數時候只關心,台灣該不該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該不該儘速簽署兩岸貨貿、服貿協議,該不該成立類主權基金投資重點產業等等。然而,何以要這麼做?我們總不假思索的認為,這樣對經濟才有幫助。 「這樣對經濟才有幫助」這句話是很模糊的,到底是對誰有幫助?是對資本家有幫助、對中小企業有幫助、還是對勞工有幫助?是對傳產有幫助、對生技有幫助、還是對農業有幫助?經濟成長的果實最後是雨露均霑地分配到各階層,或者僅歸少數人享有?若自由貿易、GDP成長的果實至終無法讓多數人分享,這樣的成長是難以持久的。 何以說GDP分配不均會影響經濟成長?因為當家庭收入停滯,他們必然會節省開支,如此一來民間消費勢將走疲,而占GDP近六成的民間消費一旦走疲則經濟豈有不趨緩之理?遺憾的是,台灣近年的情況正是如此。 我們二十多年來藉由入會(WTO)談判、促產條例積極進行貿易自由化及發展重點產業,期間確實創造了可觀的GDP,然而所創造的成長果實分配到哪兒?依主計總處估計,近二十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由50.3%降至43.9%,這意味著多數家庭所分享的成長果實逐年下滑,早已

2016.03.29
2016.03.25

加強手機軟體規範,保障民眾權益 / 吳明機

台灣低頭族全球第一,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網將近 200 分鐘。根據統計,2015 年第一季在全球遊戲 App 營收排行榜中,台灣高居全球第六;同時台灣更是亞洲地區 App 下載量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其中以通訊軟體及遊戲軟體居高。 通訊 APP 消費權益保障 目前我國民眾上網推估超過 1,800 萬人,其中有 56.3% 上網的主要活動是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根據即時通訊軟體業者 Line 所發布資料顯示,在台灣有超過 1,700 萬人使用它所提供的服務。相較於其他消費活動,即時通訊軟體服務使用普及度更高;為能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需求,即時通訊軟體發展出貼圖等加值服務商業模式,也衍生越來越多的消費糾紛。

2016.03.25
2016.03.22

企業賺的是機會利潤,還是管理利潤? / 晉麗明

企業衝刺上半年業績的同時,經營者必須省思:企業賺的是機會利潤?還是管理利潤?這會影響組織要將資源,投資在什麼方向;同時,這樣的原則檢視,也有助企業發現經營風險。 機會利潤將會逐年遞減 許多新創事業,初期賺的是機會利潤,例如科技新產品、網路團購、社群網站、加盟連銷、共享商機等,都是切入了一個新技術或是與網路或通路結合的新商模,果然在市場上迅速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與迴響;但接下來的場景,競爭對手一窩蜂的爭相投入,競合角力的結果,將市場大餅愈切愈細,許多業者不堪競爭,中箭落馬,或是市場重新洗牌,如軍閥般各據山頭,隨著短兵相接的競爭,成本將會不斷墊高,利潤也會愈來愈薄;這樣的情景,在PC、筆電、平板及手機等產品上顯現,而網路創意與相關商模,由於進入障礙低,也容易在機會利潤快速燃盡後,讓企業灰飛煙滅! 管理利潤才是競爭力的來源 機會利潤被競爭對手及市場鯨吞蠶食後,如果沒有適時轉向獲取管理利潤,那麼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網路商店、曾在街頭林立的涮涮鍋、甜甜圈、蛋塔、及各種型態的連鎖加盟業都有相同的故事與黯然退出市場的結局。

2016.03.22
前往第 頁 / 共6頁
2015.11.24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務實 / 吳師豪

紐約的華爾道夫飯店(Waldorf)舉世聞名,它是極致尊榮的地位象徵,也是各國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自1931年啟用迄今,雖然備受好評,但有一項服務卻被詬病多年而無法解決。由於住宿者非富即貴,大都要求room service送早餐,尖峰時刻卻往往要等很久才能用餐,顧客抱怨用餐時間無法掌握,讓他們吃得忐忑不安。 華爾道夫飯店原先所提供的早餐,強調豐富多樣的差異化特色,但這些貴賓在紐約的行程滿檔,真正在意的是「何時可以用餐?」亦即,顧客關心的是「時間」而不是「菜色」。 後來,華爾道夫發現此一問題癥結,更改了早餐的menu,取名為「時間早餐」,最短的有「6分鐘早餐」,最長的有「30分鐘早餐」,每位顧客可依據他自己想要的時間輕鬆點餐,並準時用餐。 幾年前在台北一家很有名的五星級飯店參加婚禮晚宴,用餐環境氛圍非常舒適,服務人員儀容姿態如同走秀模特兒,上菜時會介紹菜名並在餐桌展示一圈後,再拿到旁邊分菜,記得第二道菜是象徵「花」好月「圓」的炸湯圓,在我左手邊的朋友分到3粒,我分到4粒,正暗自竊喜,卻看到右手邊的朋友分到5粒,我開始注意並發現,後續每道菜的分配量都不

2015.11.24
2015.09.30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精準 / 吳師豪

筆者在大學或企業講授「行銷」相關議題時,常以「兩個業務員到非洲考察鞋子市場為例」,詢問學生(員)的意見。 第一位業務員的考察報告是非洲沒有市場,因為他們大都不穿鞋;第二位業務員的報告卻是非洲市場太大了,因為他們還沒開始穿鞋。若問學生(員),他們贊成那一份報告?大多數的答案都是「第二位業務員」,再詢問若他們是老板的話,究竟要採納那一位業務員的看法?學生(員)便無言以對。為何如此? 那是因為我們對於「市場」的定義沒有正確的了解。要形成「市場」應同時具備三個條件:(1)要有一群對於特定產品(服務)有興趣(需要)的人;(2)這群人具有購買能力,且整體購買力達到一定的規模;(3)企業能夠透過管道(通路)與這群人接觸。企業老板若以這三個條件來檢視是否要到非洲賣鞋子,答案便非常清楚。 2004年時,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公佈一項數據指標-以全台灣人口總數除以便利商店總店數,亦即平均有多少人口在養活一家便利商店,此數值愈低,代表市場愈飽和,而台灣是此一數值全世界最低的國家,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看起來,台灣的便利商店業應該開始走入衰退期,但10年來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

2015.09.30
2015.07.01

放寬籌資方式 導入市場活水挹注新創公司 / 江文若

青年創業時代來臨,政府為鼓勵創業,扶植科技等新創事業,建構我國商業環境更有利於新創產業發展,正積極營造適合新創事業的法制環境,賦予企業有較大自治空間與多元化籌資工具,經濟部商業司參考英、美等國「閉鎖性公司」制度,將其精神入法,期能吸引國內外創業者在我國設立公司,活絡並激發國內創新創業的經營環境。 科技新創事業是引領我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科技新創事業能否蓬勃發展,其法制面的關鍵則在於創業家與投資者間能否有更精緻、更周延的契約安排、組織規劃來因應科技新創事業本質上的高風險,以追求未來可能實現的高報酬。

2015.07.01
2015.06.02

企業只求自身利益的時代過去了 / 葛望平

在我看來,所有企業利益的經營都在『服務』與『溝通』這兩件事情上執行。因此,企業必須思考以下的定義: 為誰服務?服務的內容為何?如何服務?(用服務創造機會) 跟誰溝通?溝通的內容為何?如何溝通?(用溝通創造價值) 要注意的是,就算過去早已定義,但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轉變,這些定義也必須跟著轉變,甚至必須提早明瞭這些轉變以因應之。我在這裡要提示的是:企業服務與溝通的對象不只是你的『客戶』,更應放大到『社會』與『環境』面向。 以機車業為例,過去機車業被定義為「專注提供便捷機動的個人短程交通工具服務」。但幾家強大的機車企業卻在中國被大翻轉,一個禁止燃油機車上路的政策指令,一夕間市場歸零,而電動機車需求轉而大爆發成長,社會與環境需求的改變影響了政策,改變了市場。因此使用這些機車的人(客戶)以及不使用這些交通工具的人(非客戶),都直接影響了這個企業甚至產業的發展與生存。社會面與環境面的轉變也正影響著汽車業,如油電車與純電車的蓬勃發展預期可見。 另外以地產業為例,遠雄大巨蛋案最初是保護樹木的團體對大巨蛋砍除路樹的不滿,於是要求遠雄保育剩下的十幾棵路樹,結

2015.06.02
2015.05.26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品質 / 吳師豪

有人說Benz的品質比Toyota好,有人說王品餐廳的品質比我家牛排好,有人說Starbucks的品質比85度C好。Toyota汽車的全球營業額遠遠超越Benz,有些人說這是「曲高和寡」。若此論點合理的話,為何王品餐廳的營業額卻高於我家牛排?Starbucks的營業額也高於85度C(僅限於台灣市場的比較)?那是因為我們對於「品質」的定義混淆了。上述幾家相互比較的公司實際上是屬於不同的「品級」,而非不同的「品質」。在不同的「品級」比較「品質」,是無意義的事。因為消費者在購買這些產品或體驗服務時,不會將上述產品或服務業者當作選擇組合中的競爭替代品。因此傳統認知的「品質」觀念就要賦予更廣義的解釋。 「品質」定義 「品質」就是「符合顧客需要」。此定義看似簡單,要達到「品質」的標準卻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如何精準的界定顧客(或選擇目標市場)?其次,如何挖掘這些顧客真正的需要?最後,如何符合他們的需要?因此,不論是高級店(品)或大眾店(品),只要達到「品質」的標準,就能獲得其目標顧客的青睞。 「品質」由顧客決定 百年來瑞士一直被譽為全球的「鐘錶王國」

2015.05.26
2015.03.31

無形卻讓人有感的競爭力 - 服務 / 吳師豪

本月初,筆者因公務赴日本拜訪學術單位與公民營智庫法人,進行國際交流,順便參觀JAPAN SHOP 2015 (日本商店大展)與FOODEX JAPAN 2015 (日本國際食品展)兩個大展。在展場內,遇到許多台灣連鎖業經營者,其中有1位年輕企業家問我,台灣向日本學習幾十年了,從製造業學到服務業,為什麼到現在還是絡繹不絕的來取經?引發淺見如下: 服務是一種經營哲學 美國Stew Leonard超市在其入口處附近放了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公司服務理念信條有二: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第二條「顧客如果不對的話,請看第一條」;筆者多年前參訪日本東京三越百貨公司時,該店總經理指出,其獲得百貨業滿意度第一名的服務理念是:「顧客不一定是對的,但我們是服務業,不需要與顧客爭執誰對誰錯,只要能讓顧客高高興興的掏錢買東西就好了。」這兩家公司的經營哲學雖然不同,但都被譽為最卓越的企業之一。近年來,有些企業主張「顧客第一,員工第二」,有些企業主張「員工第一,顧客第二」,筆者認為:顧客與員工兩者並非互斥,經營者應將兩者都放在第一位。 服務是一種內化的工作態度 兩年前筆者到

2015.03.31
2015.03.17

SOP 的價值與迷思 / 阮劍安

最近有三個字SOP常在新聞上被提及,這三個字從管理上常被封為圭臬,在某些層次上,經過動態的長時間修正優化後,有機會成為Best Practice(最佳實務作業)。 實務上,在確保品質的本身,往往希望藉由SOP保持品質的穩定度,同時間,從時效的角度上,正確完成最關鍵的作業順序、不要紛亂,不論服務業或製造業都需要將大量的作業SOP化,一旦SOP化之後,所謂的「S&P」就建立,即標準 (Standard)、程序(Procedure)。 往往有個迷思,SOP極致化之後,執行者本身的價值為何?如果學習鋼琴演奏可以SOP,那每個人可以成為郎朗嗎?如果金融投資可以有SOP,那每個人可以成為巴菲特嗎?如果每個企業經營的策略規劃可以有SOP,那可以成為如蘋果公司一樣偉大嗎? 如果以上答案都不是,那麼SOP存在的意義、以及被奉為管理圭臬的意義又是什麼?這就好像人資實務中的360度行為評估一樣,有其適用的範疇及效能限制。 個人認為, 1. SOP可降低作業錯誤率,但不保證作業時效會加快。 2. SOP可降低因不同執行者的差異而造成的品質變動。 3

2015.03.17
2015.03.13

「公司獲利分享員工」強制入法 有助國內薪資結構 / 江文若

近年來,國內薪資水準停滯,實質薪資下降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究其原因主要受到97年全球金融風暴所引起的整體性經濟衰退影響,加上後續全球經貿情勢復甦疲軟,使得我國經濟成長受限,無法帶動多數公司利潤成長。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103年每人每月平均實質薪資相較於93年減少3.18%。有鑒於勞動市場環境惡化及目前社會關切薪資及就業問題,行政院因此提案修正公司法第235條,希望藉由員工酬勞分配等具體措施,改善國內薪資結構、提高留才可能性。 依據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員工分紅應列為公司薪資費用,而不列為盈餘分配項目,以避免影響股東權益,這也就是員工分紅費用化之精神。但現行公司法第235條係規範公司盈餘分配,為配合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實施及商業會計法之規定,刪除公司法第235條第2項「公司章程應訂明員工分配紅利之成數」規定。 為降低企業無法以盈餘分配給予員工分紅所造成之衝擊,立法委員羅淑蕾提案將原擬刪除之公司法第235條第2項「公司章程應訂明員工分配紅利之成數」規定,改列於公司法第235條之1,並增加以公司當年度獲利作為分派基準,以及保有發行股票或現金酬勞之彈性。針對羅委員的修正建

2015.03.13
前往第 頁 / 共4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