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20.11.03
網路電商時代 樂見公部門組織調整/陳宏欣
作者:陳宏欣/TeSA台灣電子商務暨創業聯誼會共同創辦人 ▲近日看到行政院積極推動組織改造,2014年成立的科技部將回復設立國科會,未來科技部執掌將由國科會和預計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分擔、 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改制為通訊傳播監理委員會。筆者以在實體中小企業及教學輔導多年的經驗,樂見政府部門這樣積極主動的調整業務職掌部門。
2020.11.03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0.10.27
不該將公司分成科技公司和工業公司/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一直注意到西方媒體喜歡用「科技公司」這個名詞,我也注意到科技公司僅僅是指美國矽谷的那些公司。最近有一些華爾街的投資者開始注意矽谷以外的公司,巴菲特也大量投資在日本的五大商社。西方媒體因此提出一個名詞,叫做「工業公司」,當然他們也稍微解釋一下何謂工業公司,他們提出一個例子,那就是製造汽車的公司。
2020.10.27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0.09.22
醫療結合設計 智慧防疫病房展現台灣創新能量/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COVID-19疫情全球爆發,各國醫療資源無不面臨短缺或緊縮危機。台灣除了「口罩國家隊」,為解決病房不敷使用此一全球防疫痛點,導入設計思維也能有創新的可能。因此,經濟部與衛福部合作,由台灣設計研究院策劃,透過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小智研發等業者組成跨領域團隊,打造出智慧防疫病房「MAC Ward」,將醫療、製造與設計做整合,堪稱台灣另一個國家隊的展現。
2020.09.22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0.07.28
談我國半導體工業的策略/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中國對半導體工業的各種技術做了整理,也做了半導體產業鏈全景圖。這個全景圖列出21個項目,例如晶圓、光刻膠、光研磨板、特殊氣體、引線縫合機等等,每個項目中也列出了各國表現傑出的廠商。
2020.07.28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0.05.12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挑戰與作為/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COVID-19疫情迄今造成全球重大傷亡,臺灣雖然幸運地在疫情防守上表現亮眼,然而各國被迫祭出封城降低感染機率所引發的企業倒閉及失業飆升後,全球經濟大受影響,以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為例,今年全球經濟恐大幅衰退3%,不但創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差情況,倘若疫情未在下半年消退且抗疫限制措施無法逐步解除,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還有可能再度下調。
2020.05.12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0.04.20
鼓勵半導體製程設備 要有更好的策略/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們是一個很重視半導體工業的國家,半導體工業有一個特色,那就是生產線上所用到的儀器種類特別多,而且都極為昂貴,動輒上億,售價高達幾十億的都有。這些昂貴的設備只有少數的國家會製造,這些國家也往往不生產半導體,可是他們掌握了製程的設備,可以予取予求,並且賺很多錢。
2020.04.20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0.02.18
解決四偏,台灣產業才有機會轉型/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這幾年全球總體環境這幾年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美中貿易戰的持續,以及隱身於後的科技角力,更為經濟遲緩的前景埋下不小的疑慮。除此之外,包括人口結構的轉變、區域市場的加速整合、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源效能提升的需求,以及永續環境的追求等,為產業發展帶來不少的挑戰!
2020.02.18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9.12.24
產業景氣的差異化值得政府關注/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最近,政府公佈的數據不時捎來喜訊。包括廠商擴大投資臺灣(臺商回流)超過7,000多億元新臺幣,且可創造5萬多工作機會。其次,剛剛通過的〈海外資金匯回條例〉,也有不少準備匯回的資金。再加上轉單的效應,使得上半年臺灣對美國的出口攀升17%以上。
2019.12.24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最前頁
6
7
8
9
10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16頁
2019.02.19
Google違反GDPR遭罰 反思企業個資作為/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 2019年一月遭法國資料保護署(CNIL)以違反歐盟線上隱私法令為由,重罰5,000萬歐元,這是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上路以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款,也是歐盟新隱私法規自2018年五月生效以來,首度對美國科技巨擘開罰大筆罰金。
2019.02.19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9.01.22
政府應該鼓勵工程師發展工程模擬軟體/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們國家的經濟非常依賴工業的進步,可是工業的進步又建築在工程師的水準之上。我們能夠有相當不錯的工業水準,乃是因為有很優秀的工程師。可是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工業能更上一層樓,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如何提升工程師的水準。
2019.01.2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12.15
循環設計 展現台灣實力/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世界知名設計公司IDEO執行長Tim Brown 指出:「設計的未來在循環 (The Future Of Design Is Circular)」。如果「設計」的目的在改變人類生活,「循環設計」的目的就是透過設計改變人類社會,而這種改變在於追求人類社會的正向永續發展。因此,循環設計等同於永續設計、反思設計、社會設計,甚至是生態系(ecosystem)設計。簡言之,「設計」必須有意義,才能產生「價值」。
2018.12.15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10.23
如何做出精密的工業產品/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們總希望自己能夠設計並製造非常精密的工業產品,只有這種產品有很高的附加價值,我總覺得很多人並不了解如何才能做出這種產品,我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我們都知道馬達的功能,可以使一個軸旋轉,如果我們需要一個非常精密的馬達,我們會想在任何時間知道馬達轉了多少度,這種測量的設備叫做光編碼機,馬達轉一圈是轉了360度,如果不精密的話,我們可以測量出馬達轉了45度,可是如果非常精密的話,我們就可以測量出馬達所轉的度數是一萬分之一度,這不是容易的事,在下面我要解釋這是如何做到的。
2018.10.23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09.11
改變台灣 用設計翻轉城市/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面對現今跨領域整合趨勢,設計界亦面臨全新的革命。傳統的單純設計思考已逐漸轉變為「創造集體智慧,提供知識共享」的設計服務系統。設計師須善用在地美學,利用專業能力創造獨特觀點,並且顛覆一切既成視覺標誌的美學,才能成就真正為大家服務的創新設計。在這個瞬息萬變、越難掌控的時下社會,設計師和藝術家擅長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連結、進而促成新的可能發生,藝術、科技與設計的跨域創新是當代領導者重要的關鍵能力。
2018.09.11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08.21
擁抱區塊鏈? 企業導入前停看聽/朱宜振
作者:朱宜振/BiiLabs共同創辦人 2017年中國因區塊鏈巨大泡沫帶來的割韭菜效應,導致中國政府出面制止各種利用區塊鏈做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的行為,但也因為這樣,確實一下子讓全世界都認識或聽過區塊鏈。隨之而來,許多人開始疑惑自身的商業模式與區塊鏈是否或應否發生關聯?企業又該如何做評估?正是筆者在此想討論的重點。
2018.08.21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08.14
因應數位轉型浪潮應有之思維/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近年來由於行動應用、智慧分析及社群協作等趨勢的進展,加上電子及傳統產業面臨成長瓶頸尋求突破,數位轉型遂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台灣也不例外。不過,到底如何採取行動,各方觀點與策略不一,造成廠商雖有心,但卻躊躇不前的窘境,亟需排除相關的障礙。
2018.08.14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07.24
我們要有愛用國貨的文化/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川普和普丁見面,國際媒體都在注意普丁的新座車,他的座車是俄羅斯生產的新車,兩天前有兩輛這種豪華的車子,先由運輸機運到了赫爾辛基,我當然不知道這種車好不好,可是看上去很神氣,各國的元首都有用自己國產汽車的習慣,美國總統永遠用凱迪拉克,英國女王也會用勞斯萊斯,這種習慣多多少少表示各國元首對自己工業的自信心。
2018.07.24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06.12
分散式帳本如何應用在能源/朱宜振
「區塊鏈」(一種分散式帳本技術),早已成為熱門的科技關鍵字之一,它的技術到底有什麼特別?對於很多研究學者或者工程師而言,可能會跟你說這些技術都不是新的,只是個舊瓶新酒的再包裝,或者簡略的說這就是密碼學之類的概念。如果這樣的描述是正確的,為何會讓全世界都如此重視?那必然有不一樣之處,回頭看看最早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論文,扣除深的技術部分,我認為中本聰厲害之處是設計了一套牢不可破的遊戲規則,可靠並且基本上至今都沒被破解,其他被破解的基本上都不是區塊鏈本身。
2018.06.1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04.17
政府出題 產研來解題 /李家同
一個籃球隊必須碰到比自己更厲害的對手,才會有進步。我有的時候發現偏鄉孩子的功課即使在前幾名,也常常比不上城市裡的孩子,畢竟競爭對手是比較普通的。一家工廠如果接到的訂單都是叫他們做普通的東西,那他們不太可能有進步。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常常接到非常困難的訂單,就必須花很多時間研究如何應付這種客戶,可是久而久之這家工廠就越來越有高超的技術了。
2018.04.17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8.02.27
「C2B逆商業時代」的三個層次/盧希鵬
我們目前在談論企業價值鏈時,還多半使用麥可波特的觀念,指企業經由「設計、製造、行銷、銷售、服務」等價值活動,將原料加值成產品交到客戶手中。服務部門可能是最了解客戶需求的人,卻是在價值鏈的最後一個環節。波特的價值鏈是發表在1970年代,當時是重視生產成本的工業經濟時代,這個順序也無可厚非,但這是昨天的概念,由昨天看今天與明天,台灣企業始終離不開製造思維,為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犧牲掉客戶的交易成本。如果最瞭解客戶需求的是服務部門,價值鏈似乎就需要逆著來,這是逆商業時代的第一個思維。 舉例來說,Zara在地區門市的店長,才是真正瞭解這個區域的時尚需求,由他們來決定要訂購甚麼款式的衣服,就會比企業總部更精準。這個時候,銷售的大數據,社群媒體的大數據就成為啟動逆向價值鏈的重要推手,而不只是分析的工具。 其實,最瞭解客戶需求的,應該是客戶自己,而客戶不只是消費者,更可能是這領域的專家,也願意參與價值鏈的製造活動。據說台灣製造遙控飛機的雷虎科技有一次收到客戶對引擎設計的建議,這位客戶居然是美國大型飛機的引擎工程師,他可能比企業的工程師更瞭解飛機引擎與客戶對遙控飛機的需求。BMW
2018.02.27
產業與科技
more
最前頁
6
7
8
9
10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12頁
2020.11.03
網路電商時代 樂見公部門組織調整/陳宏欣
作者:陳宏欣/TeSA台灣電子商務暨創業聯誼會共同創辦人 ▲近日看到行政院積極推動組織改造,2014年成立的科技部將回復設立國科會,未來科技部執掌將由國科會和預計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分擔、 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改制為通訊傳播監理委員會。筆者以在實體中小企業及教學輔導多年的經驗,樂見政府部門這樣積極主動的調整業務職掌部門。
2020.11.03
2020.10.27
不該將公司分成科技公司和工業公司/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一直注意到西方媒體喜歡用「科技公司」這個名詞,我也注意到科技公司僅僅是指美國矽谷的那些公司。最近有一些華爾街的投資者開始注意矽谷以外的公司,巴菲特也大量投資在日本的五大商社。西方媒體因此提出一個名詞,叫做「工業公司」,當然他們也稍微解釋一下何謂工業公司,他們提出一個例子,那就是製造汽車的公司。
2020.10.27
2020.09.22
醫療結合設計 智慧防疫病房展現台灣創新能量/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COVID-19疫情全球爆發,各國醫療資源無不面臨短缺或緊縮危機。台灣除了「口罩國家隊」,為解決病房不敷使用此一全球防疫痛點,導入設計思維也能有創新的可能。因此,經濟部與衛福部合作,由台灣設計研究院策劃,透過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小智研發等業者組成跨領域團隊,打造出智慧防疫病房「MAC Ward」,將醫療、製造與設計做整合,堪稱台灣另一個國家隊的展現。
2020.09.22
2020.07.28
談我國半導體工業的策略/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中國對半導體工業的各種技術做了整理,也做了半導體產業鏈全景圖。這個全景圖列出21個項目,例如晶圓、光刻膠、光研磨板、特殊氣體、引線縫合機等等,每個項目中也列出了各國表現傑出的廠商。
2020.07.28
2020.05.12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挑戰與作為/譚瑾瑜
作者:譚瑾瑜/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COVID-19疫情迄今造成全球重大傷亡,臺灣雖然幸運地在疫情防守上表現亮眼,然而各國被迫祭出封城降低感染機率所引發的企業倒閉及失業飆升後,全球經濟大受影響,以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為例,今年全球經濟恐大幅衰退3%,不但創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差情況,倘若疫情未在下半年消退且抗疫限制措施無法逐步解除,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還有可能再度下調。
2020.05.12
2020.04.20
鼓勵半導體製程設備 要有更好的策略/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們是一個很重視半導體工業的國家,半導體工業有一個特色,那就是生產線上所用到的儀器種類特別多,而且都極為昂貴,動輒上億,售價高達幾十億的都有。這些昂貴的設備只有少數的國家會製造,這些國家也往往不生產半導體,可是他們掌握了製程的設備,可以予取予求,並且賺很多錢。
2020.04.20
2020.02.18
解決四偏,台灣產業才有機會轉型/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這幾年全球總體環境這幾年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美中貿易戰的持續,以及隱身於後的科技角力,更為經濟遲緩的前景埋下不小的疑慮。除此之外,包括人口結構的轉變、區域市場的加速整合、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源效能提升的需求,以及永續環境的追求等,為產業發展帶來不少的挑戰!
2020.02.18
2019.12.24
產業景氣的差異化值得政府關注/王健全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最近,政府公佈的數據不時捎來喜訊。包括廠商擴大投資臺灣(臺商回流)超過7,000多億元新臺幣,且可創造5萬多工作機會。其次,剛剛通過的〈海外資金匯回條例〉,也有不少準備匯回的資金。再加上轉單的效應,使得上半年臺灣對美國的出口攀升17%以上。
2019.12.24
2019.02.19
Google違反GDPR遭罰 反思企業個資作為/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全球搜尋引擎龍頭Google 2019年一月遭法國資料保護署(CNIL)以違反歐盟線上隱私法令為由,重罰5,000萬歐元,這是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上路以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款,也是歐盟新隱私法規自2018年五月生效以來,首度對美國科技巨擘開罰大筆罰金。
2019.02.19
2019.01.22
政府應該鼓勵工程師發展工程模擬軟體/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們國家的經濟非常依賴工業的進步,可是工業的進步又建築在工程師的水準之上。我們能夠有相當不錯的工業水準,乃是因為有很優秀的工程師。可是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工業能更上一層樓,因此,我們必須研究如何提升工程師的水準。
2019.01.22
2018.12.15
循環設計 展現台灣實力/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世界知名設計公司IDEO執行長Tim Brown 指出:「設計的未來在循環 (The Future Of Design Is Circular)」。如果「設計」的目的在改變人類生活,「循環設計」的目的就是透過設計改變人類社會,而這種改變在於追求人類社會的正向永續發展。因此,循環設計等同於永續設計、反思設計、社會設計,甚至是生態系(ecosystem)設計。簡言之,「設計」必須有意義,才能產生「價值」。
2018.12.15
2018.10.23
如何做出精密的工業產品/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們總希望自己能夠設計並製造非常精密的工業產品,只有這種產品有很高的附加價值,我總覺得很多人並不了解如何才能做出這種產品,我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我們都知道馬達的功能,可以使一個軸旋轉,如果我們需要一個非常精密的馬達,我們會想在任何時間知道馬達轉了多少度,這種測量的設備叫做光編碼機,馬達轉一圈是轉了360度,如果不精密的話,我們可以測量出馬達轉了45度,可是如果非常精密的話,我們就可以測量出馬達所轉的度數是一萬分之一度,這不是容易的事,在下面我要解釋這是如何做到的。
2018.10.23
2018.09.11
改變台灣 用設計翻轉城市/張基義
作者:張基義/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面對現今跨領域整合趨勢,設計界亦面臨全新的革命。傳統的單純設計思考已逐漸轉變為「創造集體智慧,提供知識共享」的設計服務系統。設計師須善用在地美學,利用專業能力創造獨特觀點,並且顛覆一切既成視覺標誌的美學,才能成就真正為大家服務的創新設計。在這個瞬息萬變、越難掌控的時下社會,設計師和藝術家擅長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連結、進而促成新的可能發生,藝術、科技與設計的跨域創新是當代領導者重要的關鍵能力。
2018.09.11
2018.08.21
擁抱區塊鏈? 企業導入前停看聽/朱宜振
作者:朱宜振/BiiLabs共同創辦人 2017年中國因區塊鏈巨大泡沫帶來的割韭菜效應,導致中國政府出面制止各種利用區塊鏈做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的行為,但也因為這樣,確實一下子讓全世界都認識或聽過區塊鏈。隨之而來,許多人開始疑惑自身的商業模式與區塊鏈是否或應否發生關聯?企業又該如何做評估?正是筆者在此想討論的重點。
2018.08.21
2018.08.14
因應數位轉型浪潮應有之思維/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 近年來由於行動應用、智慧分析及社群協作等趨勢的進展,加上電子及傳統產業面臨成長瓶頸尋求突破,數位轉型遂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台灣也不例外。不過,到底如何採取行動,各方觀點與策略不一,造成廠商雖有心,但卻躊躇不前的窘境,亟需排除相關的障礙。
2018.08.14
2018.07.24
我們要有愛用國貨的文化/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最近川普和普丁見面,國際媒體都在注意普丁的新座車,他的座車是俄羅斯生產的新車,兩天前有兩輛這種豪華的車子,先由運輸機運到了赫爾辛基,我當然不知道這種車好不好,可是看上去很神氣,各國的元首都有用自己國產汽車的習慣,美國總統永遠用凱迪拉克,英國女王也會用勞斯萊斯,這種習慣多多少少表示各國元首對自己工業的自信心。
2018.07.24
2018.06.12
分散式帳本如何應用在能源/朱宜振
「區塊鏈」(一種分散式帳本技術),早已成為熱門的科技關鍵字之一,它的技術到底有什麼特別?對於很多研究學者或者工程師而言,可能會跟你說這些技術都不是新的,只是個舊瓶新酒的再包裝,或者簡略的說這就是密碼學之類的概念。如果這樣的描述是正確的,為何會讓全世界都如此重視?那必然有不一樣之處,回頭看看最早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論文,扣除深的技術部分,我認為中本聰厲害之處是設計了一套牢不可破的遊戲規則,可靠並且基本上至今都沒被破解,其他被破解的基本上都不是區塊鏈本身。
2018.06.12
2018.04.17
政府出題 產研來解題 /李家同
一個籃球隊必須碰到比自己更厲害的對手,才會有進步。我有的時候發現偏鄉孩子的功課即使在前幾名,也常常比不上城市裡的孩子,畢竟競爭對手是比較普通的。一家工廠如果接到的訂單都是叫他們做普通的東西,那他們不太可能有進步。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常常接到非常困難的訂單,就必須花很多時間研究如何應付這種客戶,可是久而久之這家工廠就越來越有高超的技術了。
2018.04.17
2018.02.27
「C2B逆商業時代」的三個層次/盧希鵬
我們目前在談論企業價值鏈時,還多半使用麥可波特的觀念,指企業經由「設計、製造、行銷、銷售、服務」等價值活動,將原料加值成產品交到客戶手中。服務部門可能是最了解客戶需求的人,卻是在價值鏈的最後一個環節。波特的價值鏈是發表在1970年代,當時是重視生產成本的工業經濟時代,這個順序也無可厚非,但這是昨天的概念,由昨天看今天與明天,台灣企業始終離不開製造思維,為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犧牲掉客戶的交易成本。如果最瞭解客戶需求的是服務部門,價值鏈似乎就需要逆著來,這是逆商業時代的第一個思維。 舉例來說,Zara在地區門市的店長,才是真正瞭解這個區域的時尚需求,由他們來決定要訂購甚麼款式的衣服,就會比企業總部更精準。這個時候,銷售的大數據,社群媒體的大數據就成為啟動逆向價值鏈的重要推手,而不只是分析的工具。 其實,最瞭解客戶需求的,應該是客戶自己,而客戶不只是消費者,更可能是這領域的專家,也願意參與價值鏈的製造活動。據說台灣製造遙控飛機的雷虎科技有一次收到客戶對引擎設計的建議,這位客戶居然是美國大型飛機的引擎工程師,他可能比企業的工程師更瞭解飛機引擎與客戶對遙控飛機的需求。BMW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