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3.05.16

ESG趨勢下的碳管理/郭財吉

ESG (環境,社會與治理)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RI)。社會責任投資,是指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考量傳統的財務指標外,也須對秉持永續發展原則的企業,納入作為投資標的。

2023.05.09

通貨膨脹洪流擋得住嗎?/周雨田

幾天前聊天當中,有人提起常去光顧的一家多年堅持不漲價的牛肉麵店也終於漲價了,從一碗250元漲到300元。聽起來似乎讓人不敢相信,居然可以一次漲了百分之二十。查了主計總處的物價調查資料, 110和111年肉類的價格分別漲了4.06%和5.70%, 今年前三個月的年成率還是維持在5.3%。考慮牛肉價格向來是肉類當中最貴而且易漲難跌,加上繼去年電價調漲一波之後,今年4月又大幅上漲,而且其他民生物品也大都漲聲不停。

2023.05.02

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水環境的變化與對策/陳伸賢

自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大規模使用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及砍伐森林減少碳排的吸附作用,已造成全球氣溫暖化而導致氣候變遷,對於此種氣候變遷之衝擊所導致的極端氣候頻率與強度增加。

2023.05.02
2023.04.25

製造部門「以大帶小」撬動產業永續轉型動能 / 吳再益

淨零碳排已是全球抑制氣候變遷的共同目標,全球共計超過130個國家公布或正研擬淨零排放目標,其排放量合計約占全球排放量88%。為因應國際淨零排放的趨勢,我國蔡英文總統亦於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向各界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歷經一年的共識凝聚,國發會於2022年3月30日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上,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來整合跨部會資源,制定行動計畫,主政機關業依分工研擬行動計畫並開展社會溝通工作。

2023.04.25
2023.04.18

信用狀交易的風險/王廷傑

信用狀交易風險不高,但信用狀交易不是完全沒風險。信用狀是由進口商的銀行(開狀銀行)開出信用狀向出口商保證「如果出口商能提供信用狀規定的文件,開狀銀行就會付款」,由於貨款已經獲得銀行以信用狀保證付款,所以基本上信用狀是很安全的交易方式。

2023.04.11

別看走眼歐盟的低碳淨零政策/黃正忠

系統性淨零,誰有經驗?世界上誰都沒有!所以這確定是一條摸索之路。各領域都面臨革命性轉型才有機會淨零,所以抗拒變革的力量大不大?鐵定大!所以這必須是一條推拉迂迴之路。沒錢萬萬不能,邁向淨零必須比誰有更豐沛賦能的資本,無論是公部門或私部門,誰有這個能力?只有金融業能在這條路上挑得起大樑的角色。淨零需要各領域突破性的科技,要能創造顯著節能減碳效果的技術門檻高嗎?絕對高,所以這是一條化科技為國力的競爭之路。

2023.04.04

美國經濟波動對全球及臺灣之影響/譚瑾瑜

各預測機構均預估今(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低於2022年,世界銀行曾以「成長急遽放緩的第二年」為題,認為2023年將延續低度成長,現加以3月矽谷銀行(SVB)倒閉及瑞士信貸接管等國際金融市場震盪所引發之隱憂,歐美升息之後續效應受到關注。其中彭博經濟學家3月最新調查結果即顯示,美國經濟未來一年陷入衰退的機率達六成五,比2月調查的六成高,主因便是聯準會(Fed)升息及矽谷銀行(SVB)等銀行倒閉事件導致授信緊縮機率升高所致。當前臺灣與各國皆處於國際經濟及金融市場訊息雜沓之際,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趨勢須加以關注,其中又以美國為甚。

2023.03.28

AI晶片發揮效果 助各行業降成本又升品質/劉美君

近兩年多來疫情改變眾多人生活模式,儘管各國目前已陸續走出疫情陰霾,但因疫情而衍生的各式便利遠距應用,仍將蓬勃發展。

2023.03.28
前往第 頁 / 共46頁
2022.12.20

強化半導體競爭力 建碳化矽晶圓自主生態鏈/曹芳海

化合物半導體的「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擁有高耐壓及高切換頻率特性,可用於提升電動車動力系統及風電系統的功率轉換性能,是未來落實節能減碳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吸引全球大廠爭相投入。

2022.12.20
2022.12.06

化合物半導體 淨零碳排的利器/吳志毅

2050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共識,隨著歐盟正式宣告2026年全面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碳密集產品需購買憑證方得進入歐洲市場。蘋果與谷歌等大廠亦開始要求供應鏈符合溫室氣體排放規定,目標2030年落實碳中和製造。台灣產業型態以製造出口為導向,碳稅實施勢必造成衝擊,化合物半導體可大幅減少電能轉換過程中耗損,是台灣實現淨零碳排,維持製造業競爭優勢的新利器。

2022.11.29

COP27氣候會議觀察與因應/李堅明

世界資源研院發佈全球139個國家的自定減排貢獻顯示:(1)2030年減排55億噸CO2e,約減排7%,然而,相較於IPCC建議應減排43% ,控制溫升1.5度C,相差約6倍。

2022.11.29
2022.11.22

國家研發體系的重建構/詹文男

近來因選舉政治引發的議題不少,尤其國家研發法人與地方縣市候選人之間的爭訟,更是令人矚目,且引發多方的辯論。正反雙方都以對自己有利的角度進行陳述,也對對方的瑕疵進行放大鏡檢視,加上各自支持群體及網民的助陣,更讓外人看的眼花撩亂。

2022.11.15

輔助機器人 手術好夥伴/財團法人金屬研究發展中心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醫師在機器人輔助下執行手術概念普遍被大眾接受,經濟部技術處洞察機器人手術輔助系統在特定治療所帶來的優勢,甚至主動尋求可提供相關手術治療方案的醫院或醫師進行治療規劃;相較於醫師靈活的雙手與需隨機應變的臨場經驗,手術輔助系統可在臨床上帶來更多效益。

2022.11.15
2022.11.08

從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探尋台灣新興產業/譚瑾瑜

顧能公司(Gartner)剛於今(2022)年10月17日發布2023年十大戰略科技趨勢報告,提出數位免疫系統(Digital Immune System)、應用可觀測性(Applied Observability)、人工智慧的信任、風險及安全管理(AI TRiSM)、企業雲端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無線價值實現(Wireless-Value Realization)、超級應用程式(Superapps)、自適應人工智慧(Adaptive AI)、元宇宙(Metaverse)、永續科技(Sustainable Technology)等10項當前關鍵科技,並表示企業若能妥適運用這些科技,將可優化企業運營韌性、拓展服務效率、開拓新的互動體驗創新虛擬市場,並滿足當前全球對於永續的需求。

2022.11.08
2022.10.25

降低產品碳足跡的第一步 — 低碳原料 ⁄ 蕭耀貴

沒有衡量就無法管理,在淨零排放的風潮下,企業紛紛啟動產品碳足跡的盤查,盤查計算的範圍涵蓋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包括:原料階段、製造階段、運輸配送、使用階段和廢棄處理。因此,排碳量高的階段是我們淨零排放優先關注的重點。 依據環保署「碳/減碳標籤產品資訊」平台的 1143 筆取得碳標籤產品資料(截至2022年9月)進行分析,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碳排放比重最高的階段,有 755 件商品是在原料階段碳排量最大,其次是有 271 件商品是在製造階段碳排量最大(下圖一)。顯而易見,原料階段的碳排量是目前產品碳足跡的減碳重點熱區。

2022.10.18

注意我國工程師過勞的問題/李家同

我們很多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常有需要工作得很晚,幾乎每天的晚飯都要在公司裡吃,吃完以後還要工作一些時間。這種現象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因為絕大多數歐洲國家的工程師不可能工作得如此之晚,即使有這種情形,也是偶爾為之,但是歐洲的科技仍然是相當領先的。

2022.10.18
2022.09.27

城市治理在淨零排放議題中的角色/張四立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源自於都市地區的占比,逐漸增加,根據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2年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2020年全球居住於城市的人口占比,由2015年的55%(約42億人),增至63%(約49億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亦由2015年的250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為290億公噸,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67-72%

2022.09.27
2022.09.20

提升服務業薪資水準之策略/王健全

台灣的薪資水準趕不上物價上漲,已成為國人心中的痛,尤其是高等教育畢業的年輕人初入社會不但失業率高,薪資水準也低。究竟原因出在哪裡?我們認為問題出在服務業,因為專上畢業生多數進入服務業,但服務業卻沒有太多高薪的就業機會。歸納服務業低薪的兩大主要原因:其一,高等教育過度投資;其二,服務業鬆綁產業化速度不足,加上市場太小,無力吸納太多的高素質人力。

2022.09.20
2022.09.13

提早強化經濟韌性 面對全球經濟變局/譚瑾瑜

各國預測機構持續調降今(2022)年經濟成長預測,亦紛紛預估明(2023)年經濟表現,全球經濟成長區間將在2.6%至3.1%之間,除了對未來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之外,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亦低於今年表現,顯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成長仍有許多挑戰,需要提早因應。

前往第 頁 / 共34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