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7.07.28 產業與科技
臺灣資通訊硬體產業的發展契機/呂正華
分享至: 
2017.07.28 產業與科技
臺灣資通訊硬體產業的發展契機/呂正華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呂正華/經濟部工業局 代理局長

 

 


呂正華/經濟部工業局 代理局長

2016年國內資通訊硬體產值為2,112億美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其中包括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主機板、伺服器與網通等產品生產數量全球居冠。主要業者如鴻海、和碩、廣達及仁寶等也都是全球ICT產品製造領先集團,在全球ICT產業鏈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

 

 

邁向下世代應用的領先關鍵


觀察過去臺灣資通訊產業能夠執全球牛耳,發展關鍵在於政策引導及堅實人才體系。如今,當全球產業邁入智慧應用世代,觀察各國政府與大廠作法,無不積極建構智慧系統所需的核心技術能力,並強化垂直應用的發展。

 

舉例來說,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與人工智慧相關戰略、日本的再興戰略與科技創新綜合戰略、以及韓國的K-ICT戰略等政策規劃,主要聚焦深化核心領域技術研發;包括5G通訊、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運算、擴增/虛擬實境及智慧化系統解決方案等,都以相關核心技術驅動製造、醫療、交通、能源、教育等垂直領域創新應用的成長。

 

國際資通訊大廠投入垂直應用領域,以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健康/醫療、智慧家庭、智慧製造與智慧能源等面向進展最快速。像是Samsung積極投入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家庭發展;Cisco則以全球最大網路設備供應商的角色投入智慧教育、智慧能源之布局;而包括Apple、Qualcomm、Amazon、Siemens等業者則各以本身的專長及優勢投入製造、家庭、健康、能源等創新服務發展。

 

在研發核心技術上,全球主要營運商、網通設備與晶片業者,結盟合作推動5G研發,希望能於2020年商業化。另外,在物聯網的發展下,各項感知數據大量累積,使大數據及AI等相關技術逐步滲透各行各業。擴增/虛擬實境則結合體感科技,強化互動體驗,創造新商業模式。

 

綜合國際大廠邁向下世代應用的領先關鍵,包含運用優勢技術提升產品市場地位、參與標準制訂搶占主導權;亦吸納國際重要人才,提供延長專才居留與稅賦誘因及適才適所機制;另也提供實驗場域與透過國際級大型活動創造實驗機會,厚植產業實力,建立競爭門檻。

 

臺灣資通訊業者不落人後,也已積極在製造、醫療、能源等垂直應用領域展開布局。以智慧製造為例,目前我國已有業者朝機器人人機協同、機器學習、並結合大數據分析等方向切入;而在智慧醫療領域,國內業者試圖將AI結合雲端資料庫,提升疾病治癒成效,並降低術後/病後追蹤成本。雖然國際大廠具有技術、資源的優勢,不過我國業者在積極投入研發的過程中,也不斷探索值得深化的利基領域。

 

 

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挑戰


我國產業在全球數位轉型趨勢下,面臨包含技術、人才、場域試煉與總體環境等的挑戰。也是目前政府積極努力的方向。

 

首先在技術方面,我國長期為專利授權貿易逆差國,且多數新興技術如5G、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標準尚未統一。其次在培育人才部分,產業普遍認為專業技職人才短少及存在學用落差之問題,同時臺灣急需具高度創意的跨領域創新創業人才。此外,資通訊大廠面臨人才常被挖角挑戰,留住高階人才成為產業一大課題,同時臺灣受限於法規環境,不易招攬國際人才。

 

在場域試煉方面,廠商缺乏透過國內具規模場域或活動進行解決方案測試之機會,且政府創新資源投入較分散。至於總體環境,如發展智慧應用所需使用的大數據的資料,可能涉及個人資料,需要相關法規到位支持。且在面臨全球競爭時,國內中小型企業欠缺國際化,導致產品、服務競爭力不足。此外,環境評估等規範,及公務體系依法行政,導致缺乏彈性,影響行政效率與政策執行力等,皆為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優化臺灣產業體質 加速推動數位轉型


我國產業在此波全球產業轉型浪潮下,盡力占有一席之地。經濟部也依據產業需求,從技術發展、人才培育與吸引、完善試煉場域等幾個方向,來協助我國業者跨越國際競爭的門檻,以打入全球產業鏈。

 

從技術發展面,透過研發投抵、科專輔導、補助機制等政策工具推動產業與學研持續加深合作力度,聚焦高階感測器、異質通訊協定、巨量資料分析等核心關鍵技術。並以此為基礎加深和國際大廠的合作,共同參與如歐盟H2020等國際專案。例如目前推動我國業者和微軟及高通在物聯網、5G及小型基地台等領域之合作,協助我國業者未來在全球新興應用產業鏈中擔任重要夥伴。

 

在滿足產業人才需求方面,軟體與服務人才將是關鍵,除從學校課程向下扎根,關鍵更在於降低學用落差,因此經濟部規畫加強企業、法人及學校間的合作,從學生在學時期,便建構一個結合業師指導與企業實習的制度,透過企業環境的實戰來消弭學用間的落差,例如推動中的「產業技師」與「法人代訓」制度皆以此為出發點。而針對博士級的高階人才,則思考如何協助擴展國際眼界及積累實戰經驗,培育成為下一代產業轉型的中堅舵手。並從協助企業留才、攬才的角度,透過修訂產創條例,進行法規及稅賦機制的鬆綁,如員工獎酬機制、外籍人才稅賦調整等,搭配行政流程的重塑,打造一個適合高階人才一展身手的環境。

 

數位經濟涵蓋面很廣,將造成傳統線性的產業鏈大變化,變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環狀價值網路。其中無論是物聯網、5G及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都須搭配應用服務為主軸,因此廠商投入商用市場時,會受到市場消費者的嚴酷檢驗。藉由實證場域的建制,搭配如「5+2產業創新」計畫,除協助業者跨越商用的門檻,更可帶動我國業者更聚焦於具競爭力的垂直應用(如交通、醫療、製造等)。

 

數位經濟時代,彈性法規調適將是影響新興智慧應用及創新商業模式發展速度的最大因素。為逐步完善數位經濟發展基礎環境,經濟部除針對產創條例等提出修正方案外,同時更應藉由試煉場域的成果回饋,提供相關權責單位對既有法規的檢討與鬆綁,藉此打造我國成為培育創新應用服務的沃土。

 

資通訊硬體產業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軟硬系統整合及創新商業模式將是產業永續發展與轉型關鍵。新興技術發展與創新服務,有賴規模場域驗證與標竿典範建立,引領產業轉型系統服務提供者,由大量製造到智慧製造,也由提供優質產品到優質解決方案。「5+2產業創新」相關方案即是此一理念的具體實踐,藉由創新體系帶動臺灣資通訊硬體產業再定位,打造新一波成長動能。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