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7.08.15 投資
臺灣企業投資美國的正面意義/王健全
分享至: 
2017.08.15 投資
臺灣企業投資美國的正面意義/王健全
分享至: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鴻海公司於日前宣布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一百億美元的面板廠,並帶動當地一萬多個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台塑企業亦評估在路易斯安那州投資近百億美元的可行性,而在這之前,於六月下旬時,政府組成臺灣企業領袖訪美團,成員涵蓋石化、鋼鐵、電子資通訊、生技、機械、航太及工程等各產業,共有廿四家企業的高階代表參加,考察投資環境。另外,共有八十四家企業、一百四十位代表,參加在華府登場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

 

為此,媒體批評臺灣環境意願低迷,政府卻任由企業前往海外投資,大肆組團前往參加美國的招商大會,真是令人不解,可謂「矛盾之至」。不過,就經濟學原理而言,企業對外投資有其策略性考量,或取得原料,或連結市場,或取得技術;同時,企業對外投資,可望動帶母公司出口的增加,因此,赴美投資不必然對臺灣不利,以下筆者分析臺灣領袖團赴美投資的正面意義。

臺灣企業赴美投資,可緩和美國川普總統的可能貿易制裁。以日本為例,日本對美國享有600多億美元順差,但也在美國投資了上千億美元,創造數十萬個工作機會,反之,墨西哥享有對美600多億美元順差,但對美投資只有數十億美元,加上美墨邊界的上百萬非法移民,自然成為美國貿易保護的頭號目標。因此,臺灣對美國的投資及就業機會的創造,有助於降低美國的貿易制裁。

此外,組團考察有助擴大聲勢,爭取更好的投資條件。此次臺灣組成僅次於中國大陸的第二大代表團,造成龐大聲勢,也吸引各州政府的矚目,紛紛要求前往投資,並提供優渥的誘因。當然,企業的投資有公司內部決策的考量,組團到落地投資仍有一段距離,而且多數企業也不會因為政府的組團而進行匆促投資的決策。

再者,企業前往投資或取得低廉原物料的供應(如中油、臺塑取得頁岩油的供應),或連結供應鏈(如華碩、宏碁等電子業),或接近市場(如臺灣晶圓代工業者的主要市場為美國的IC設計業者),前往美國投資,有利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及強化臺灣的經濟競爭優勢。

尤其,有助於企業連結美國新經濟的生態鏈。眾所皆知,這波美國成長動力在於人工智慧(AI)、巨量資料(Big data)、物聯網(IoT)、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等,美國乃上述領域的創新源頭。因此,前往美國投資,人才進駐,在人才、資金、技術、創投、創業生態系的連結,才有利於臺灣連結美國新經濟,為下波的經濟成長注入嶄新動力。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