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2.01.18 國際貿易
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取得供應鏈商機/譚瑾瑜
分享至: 
2022.01.18 國際貿易
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取得供應鏈商機/譚瑾瑜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 /譚瑾瑜

▲2021年10月底拜登總統出席東亞峰會宣布,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打造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將其視為美國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重要作為。除了將拜訪東協之外,白宮也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將包括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標準、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工標準及其他領域等內容,報載將在今年2月開始啟動。

雖然印太經濟架構詳細內容尚未出爐,但從近期美國走訪東協及相關國際場合倡議,可以看出印太經濟架構與美國建構供應鏈安全與韌性有相當大的關聯性。

以去年美國公佈《關鍵供應鏈百日審查報告》中的關鍵供應鏈為例,未來將就美國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礦產、藥品等重建供應鏈生態系,在降低對中國大陸相關產品供應鏈依賴的同時,自然釋出許多商機,並需要印太盟友一同建構,提升供應鏈的安全及韌性。

以電動車電池為例,中國大陸所生產的電動車大容量電池領先全球,其中寧德時代及比亞迪兩家陸企便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電池,也因此美國供應鏈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掌握全球四分之三的電池產能,過於集中的生產供應鏈,將會提高供應鏈受疫情衝擊之風險。加以當前追求零碳排的國際趨勢下,美國制定政策推動電動車發展,電動車相關商機孕育而生之下,電動車電池如何能藉由印太經濟架構在區域內建構供應鏈,便是可以在此架構下討論的議題。

另再以藥品為例,美國食藥署(FDA)統計美國使用中國大陸原料藥比重高達七至八成,常見的學名藥超過九成均為中國大陸製造,此次因疫情美國與歐盟均鼓勵藥品供應鏈回流,各國開始關切國內藥品供應鏈之穩定性,如何降低依賴中國大陸亦是可以討論之議題。

美國在關鍵供應鏈的盤點上,除了已完成的半導體晶片、電動車大容量電池、稀土與藥品等產品供應鏈之外,未來亦會針對國防、公共衛生、通訊科技、交通、能源和糧食生產等供應鏈進行調整,相關產品供應鏈可以由印太經濟架構盟友來建構。此外,美國在基礎建設及綠色永續等議題上,亦有所構想與需求,透過印太經濟架構,將在友好盟邦之間形成新的跨區域、不同產品及項目別的合作網絡。

彙整上述發展趨勢可以看出,美國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已超越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想法,與過往提出的資訊科技協定(ITA)有異曲同工之妙,以美國為全球消費大國為基底,釋出新興產業之供應鏈需求,結集願意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的盟友,在重要新興經濟議題上進行合作。

持平而論,比較過往推動資訊科技協定(ITA)與印度退出RCEP的經驗,或許可以驗證友好盟邦間針對議題進行各式經濟合作的實現期程效率,在當前局勢下可能會優於大型區域貿易協定。資訊科技協定成功善用各國比較優勢,加入盟友同意去除關稅障礙,真正實踐資訊產品零組件及中間財的貿易自由化,成功建構資訊產品的全球分工體系。此際美國所提出的印太經濟架構,有機會複製此一模式,在後疫情時代重組供應鏈之際,鏈結新的供應鏈合作商機。

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扮演重要角色,臺、美之間亦已進行過臺美供應鏈合作論壇,在此際推動印太經濟架構組建供應鏈,除了積極討論臺美半導體產業的合作之外,對於其他台灣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美國建構關鍵供應鏈所需的產業領域,亦可思考相關合作契機,協助臺廠連結美國及印太的產業商機及合作。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