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2.04.12 能源
新氣候經濟基礎建設的發展/黃正忠
分享至: 
2022.04.12 能源
新氣候經濟基礎建設的發展/黃正忠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黃正忠/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KPMG亞太區ESG負責人

▲也才不過五年的時間,世界領先企業從推動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RE100,百分百使用電動車EV100,快速發展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與淨零碳排放(Net-Zero Emission)的宣告。

碳定價的發展不算快,但受到關注的程度卻有明顯提升,碳費與碳稅大家還一知半解,歐盟2023年試行、2026年將正式實施的碳邊境調整稅,則已廣受企業與財經媒體關注。 

氣候災難的財務損失越來越高,隨著暖化加劇,全球以價制碳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只顧堅守石油經濟高碳的商業模式,卻嚴重低估綠色與低碳經濟的效益,從現在到2030年,倘一改過往高碳經濟而轉趨抗暖化氣候友善行動,能帶來至少25兆美金的經濟價值,涵蓋了來自創造新就業、成本節餘、競爭力與新商機、人類福祉的改善等。

綜觀全球低碳轉型的發展,下圖呈現1992-2020近三十年來新氣候經濟發展所打造之基礎建設及生態系示意圖,從百分之七十為政策架構的推拉、基礎元素(標準、價格、透明化)及低碳能源的支援,百分之三十為產業落地的創新與實踐行動。先進國家依據目前已到位的基礎建設,2021-2050預計將會加速翻轉為百分之七十積極推進產業氣候行動,並催化百分之三十精進的政策架構。

(圖) 新氣候經濟發展所打造之基礎建設及生態系

 

整個新氣候經濟的根本環節係奠基於聯合國氣候公約,也就是1997京都議定書與2015巴黎協定二個溫室氣體管制的體制上,官方的政策架構雖絕對事關重大,不過企業與民間的低碳轉型力量更是不可小覷,這個基礎建設及生態系中有五個與企業氣候行動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是全球企業要了解新氣候經濟且看懂門道的必要修煉,包括:碳帳不能當混帳的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 GHG Protocol (2001)、推動碳金融衍生商品的交易體制與遊戲規則的國際碳排放交易協會(IETA, 1999)、生出高品質可交易碳權的自願性碳標準 (VCS, 2006)、推拉全球低碳商業模式的碳揭露 (CDP, 2000)、以及賦能轉型推手的國際金融業低碳倡議

歐盟執委會在2021年7月14日公佈2030年要較1990年降低55%溫室氣體排放的「55套案」(Fit for 55)系列立法提案,一共提出12項政策措施,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稅賦等面向,沒有上圖所示的新氣候經濟之基礎建設及生態系,要能夠創造為減碳除弊、為低碳科技興利、同時兼顧世代及社會正義的多元效益,根本不可能。企業的因應將會從下列四大面向進行變革:制定減碳管理策略、推動減碳創新、擁抱綠色金融工具、採取碳抵減行動。

我國也已推出淨零路徑圖,然而淨零的達成,勢必得靠政策環境與全球供應鏈的推拉力,我們預期企業界遲早會積極向政府發出訊號:請給我們一個健全的新氣候經濟基礎建設!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