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8.03.13 投資
嶄新政策思維 突破低薪困境/王健全
分享至: 
2018.03.13 投資
嶄新政策思維 突破低薪困境/王健全
分享至: 
作者: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臺灣近十年來薪資幾近停滯,原因不一而足,主要包括:第一、製造業外移,就業機會減少,致薪資不易調升;第二,外人投資少,高階人力的需求也少,故缺乏高薪的工作機會;第三,專上學生供過於求,且畢業後多數投入服務業,以至於製造業人力供不應求,反之,服務業人力供過於求,壓抑了服務業薪資;第四,服務業占GDP近七成,但以管制、規範為主,民間10兆元新台幣左右的超額儲蓄祇能觀望,致服務業規模破碎,對高階人力的需求有限。

 

針對第一、二個問題,政府已透過5+2產業創新計畫,積極推動綠能、國防、智慧機械、生技醫療、亞洲新矽谷、循環經濟、新農業等產業,透過創新投入,提高附加價值來創造高階就業機會。

在吸引外人投資上,行政院賴清德院長上台後,透過專案會議積極解決產業界的「五缺」,在水、電、土地、勞工、高階人才等問題上整合各部會,也有相當進展。不過,產業升級必須有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奏效,踩在巨人肩膀上可以加快研發效率,因此,透過類主權基金、私募基金的「創新」政策工具,槓桿美國、日本等技術、商業模式,才能加速產業的升級轉型。

在改善投資環境上,個別專案會議雖然可以客製化的解決問題,但部會都有自己的職掌,不會輕易妥協。因此,必須針對幾個重大議題,訂定跨部會共同績效指標(KPI),才易於進行部會間的協調、整合。其次,六都形成後,中央、地方的協調更是重要,可以考慮在中央統籌分配款上設計誘因,使地方配合中央政策的招商成果,有部分抵扣上繳中央稅收的抵稅權,促使地方政府樂於配合中央政策,如此,中央與地方的有效協調分工,才能有效吸引外人投資、本地投資、活化臺灣經濟。

就專上教育投資過多的解決方面,應建立大學退場機制,設計若干退場的誘因(包括土地的分配、稅捐的減免等),以鼓勵若干經營不善的院校退場。同時,設立專區,鼓勵雙語教育、專業教育,吸引外國學生來台學習中文、專業。並強化技職教育,使學生得以學用合一,有專業能力而得以取得高薪。

至於在服務業的管制鬆綁上,臺灣服務業規模普遍不大,除若干具科技、製造含量的資訊、通訊服務業、金融科技業,具跨境服務、能夠吸引國際觀光客的連鎖加盟事業,以及具壟斷、寡占勢力的國營事業、電信、銀行事業外,普遍的薪資水準不高,主要原因在於規模小,無力支付高薪僱用高階人力。因此,政府應敦促服務業主管部會進行鬆綁管制、規範。同時,不是為鬆綁而鬆綁,而是有目標而鬆綁。而重要的是,應賦予各服務業主管部會訂有產業化的KPI,如促進投資、創造就業,並鼓勵服務業主管部會勇於任事,主動積極鬆綁,吸引投資。如此一來,可促使龐大的超額儲蓄、保險資金投入長期照護、都市更新、金融理財、國際醫療等領域,進而帶動嶄新商業模式,吸引高階人才投入,創造高薪就業機會。

在企業方面,加強研發、創新,提高附加價值,並擺脫成本降低(cost down)的經營模式,才有助於為員工加薪。而個人亦應加強語言、專業、跨領域的訓練,增加自己的競爭籌碼,提高贏取高薪工作的機會。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