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1.12.14 產業與科技
加入CPTPP的關鍵意義與內外挑戰 / 李淳
分享至: 
2021.12.14 產業與科技
加入CPTPP的關鍵意義與內外挑戰 / 李淳
分享至: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作者:李淳 / 中華經濟研究院 WTO 及 RTA 中心副執行長

正式申請加入CPTPP,是臺灣繼20餘年前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最大的一次經貿自由化與改革試煉。若能過關,可一舉突破在區域整合進展邊緣化的困境。觀察目前情勢,是外部情勢大好,內部隱憂不少,還要再努力。

 

我國在自貿協定之洽簽的步伐上,顯著落後於日、韓、中等競爭對手,不但出口競爭的立足點不平等,更使得產業外移的壓力持續增加。

雖然拜WTO「資通訊產品協定」(ITA)零關稅優惠所賜,電子通訊及半導體等主力產品出口表現未受影響,但諸如紡織、電機工具機、石化及化學、鋼鐵、化妝品到自行車,則持續面對關稅及其他待遇不平等條件之苦;若無法尋找加入區域整合之路,產業發展失衡問題也會更難解決。

 

CPTPP是近年來我國加入機會最高的大型區域整合協定;若能順利加入,等同於跟日、澳、加、越、馬等11國完成自貿協定,有顯著的「補課」效益,但加入仍有挑戰。


在外部因素方面,固然中國的申請無疑讓因政治因素產生的加入阻礙增加,但包含美、日、澳在內的民主國家對於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支持,也逐漸從隱晦轉成公開。雖然第一時間只有日本政治領袖表示歡迎之意,但9月16日「美澳部長級諮商」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也表示雙方支持臺灣成為不以國家為前提的國際組織的成員;由於CPTPP入會條款開放「個別關稅領域」加入,正好符合此一條件,因此可作為澳洲對臺灣申請案立場的重要指標。美國雖非CPTPP成員,若能繼續透過這種方式協助「鎖定」其他成員的立場,也能擴大從旁協助的功能。

這些外部情勢正面發展,無疑是臺灣的新機遇。雖然可能還不足以完全消除「中國因素」的影響,但相較於過去,情勢已經朝向對我有利的方向發展。

在內部準備上有二大重點。第一是日本五縣農產品進口禁令解決之道及凝聚社會共識,第二是農業部門改革。對於五縣農產品問題,日本已經多次明白的將其與支持臺灣掛勾,因而在表示歡迎之餘,日方也反覆強調會以嚴格標準來仔細審查台灣的申請。311大地震至今已經10年,世界多數國家也已開放,臺灣必須開始檢視各國開放後檢驗的科學數據,討論目前「完全禁止」是否有不符合科學證據、超過必要程度的問題。

在他國經驗中,對於類似五縣農產品禁令的退場安排有多種可能,例如分地區(離福島越遠越先開)、分年度(逐年放寬)及分產品(農產品先、魚水產品後),都是我國可以參考的經驗。然而因為臺灣近年深受食安之苦,很多國人很容易聞食安而變色,因此對於日本五縣農產品真正的挑戰,可能不僅在於如何開放,而在於如何有效的跟社會進行溝通及說服,爭取支持。

至於農業部門,由於目前部分農產品關稅保護程度較高,未來加入CPTPP後面對進口產品競爭之壓力也較大,如何一方面加速輔導改革,協助轉型,他方面透過談判爭取緩衝,將是談判的重點。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