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以追求「淨零台灣、韌性家園」為訴求,召開第1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會議,而展現了台灣追求永續及善盡全球與跨世代淨零義務的決心後,我國的氣候行動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然則,誠如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克里斯多夫克尼特爾(Christopher Knittel)所說:「氣候變遷是一個全球性的威脅,但解決方案牽涉到超人性(superhuman level)的犧牲和認知。」
是的,面對2030減碳目標、碳費徵收、再生能源佈建、電力穩定與科技產業之發展賽局、住商交通的低碳難題、企業永續及淨零的挑戰、社會韌性與調適的繁複,加上全球綠色貿易及碳邊境調整措施,以及地緣政治衝突的擴大等,這些堪稱「內憂外患」之衝擊,已在歐盟的議會與理事主席的選舉過程展現出來,並在能源配比及脫碳、農業減排與低碳交通的多項淨零政策上產生遲滯推動進程的效果;而美國川普的參選,同樣也再次激起美國的氣候變遷懷疑論,甚至有許多州制定了所謂的anti-ESG立法。歐美這兩大民主陣營所顯現出的變局,顯然源自國家施政必須回歸民意的核心價值,故此即便天災地變已經逐漸成為我們的生活日常,除非手握選票的人民願意犧牲其生活的便利、餐桌的牛肉、便宜的能源及舒適便利的住商交通,否則自私的基因所驅動的鄰避效應,將複雜化因應氣候變遷之必要與迫切性的認知,從而再多的溝通都難以形塑集體團結互惠的氣候行動共識! 故此,台灣下一階段的氣候行動,實應側重如何壓抑或馴化自私基因的影響,讓人民願意付出「超人性」的犧牲,並對氣候行動有理性的認知。
以最核心的能源轉型為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便估計,消費需求端的改變有助於在2050年減少高達70%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要求全球消費者改變他們的旅行、烹飪以及家庭供暖、製冷和供電的方式,顯然相當困難,而要克服這些挑戰,一方面必須讓大家能充分享有獲得創新能源及其服務的機會,例如清潔的能源、便捷的大眾交通工具或微出行設施、安裝熱泵或購買電動汽車之誘因等;但另一方面,如何化解消費者因此必須作出複雜且往往代價高昂的決策以及承擔價格之壓力,則是決策者必須積極對應的「超人性」挑戰。
國際消費者組織(Consumers International)便指出,超過80%的消費者團體報告顯示,面對化石燃料價格飆升的現實,消費者必須因此調高支付能源的帳單。很顯然的,如何幫助消費者克服因此衍生之選擇及成本的難題,將是能否落實能源轉型願景的關鍵。然相對諷刺的是,消費者若因難以抉擇或不願承擔轉型成本而不願參與能源轉型,其將付出的未來代價將會十分沉重,顯然縱容自私的基因去駕馭廣大的人民選擇,將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失利的雙輸結果。在學理上,改變自私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即教育、誘因或懲罰,且通常必須是國家政經體制與社會結構和文化的差異來組合採行。
具體而言,除擴大公眾溝通來提升人民的團結互惠意識外,如何降低消費者的清潔能源及相關商品或服務搜尋成本,又如何透過合理的市場機制,以管制(棍棒)及誘因(蘿蔔)並陳的方式來帶動轉型市場之需求,應是落實淨零政策目標的當務之急。原則上,消費者面臨的「超人性」障礙主要包括:
- 知識、價值與認知的不足:在日新月異的創新商品或服務中,已混淆了消費者務實判斷需求的能力,例如,熱泵的效率變高達31%,但在民間的普遍認知不高。
- 適足與可負擔的創新能效商品或服務:以低碳廚具為例,前置安裝成本往往構成障礙,且涉及中低收入民眾的公正轉型問題。
- 可信賴而安全的疑慮: 隨科技創新速度加快及相對查核驗證的保守,未經納管的多元創新服務與資料使用,以及數位轉型衍生的隱私侵害等網路安全問題,已成為影響人民或消費者選擇的新風險。例如,新近的電動車及電池安全問題。
- 實施過程的成本與管制期程延宕:創新能效技術的落地許可與檢查過程的繁複,墊高市場進入的軟成本(soft cost),例如在美國,在住家太陽光電的設置成本占比高達60-70%,若再加上等待期間過長,便很難獲得通路商及消費者的青睞。
- 消費者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對於消費者而言,即便心繫氣候變遷,但在改變自身生活與消費習性上,卻必須面對諸多消費行為的條件限制,例如,評價產品或服務的知識、收入的限制、搜尋與溝通之交易成本,維修成本與便利性以及最終的單位價值綜合評估,例如,美國曾經在統計中顯示,消費者願對綠色環境付出的價差容忍期間不能超過兩年。這些可以綜整為資訊落差與學習成本的問題,是政府推氣候行動過程必須長期投入的消費者賦能課題。
- 修繕、維修及擔保:新入市場的創新能效商品或服務最怕因欠缺必要的品質保證而喪失市場性。故此,如何透過公私協力來因應能源轉型帶動的新形態商業模式並降低共同學習之成本,勢屬必要。而導入適當的售後服務與擔保機制,尤其在責任承擔部分,更應考慮如何納入保險的機制的。
近來英國的氣候變遷委員會(Climate Change Commission)指出,62%的氣候行動都需要依賴不同程度的社會或行為改變,然英國天然氣暨電力市場管制局(Ofgem)也指出,公眾在意願和實作之間是有一個很大的落差的,故此,跳脫所謂一般消費者(average consumers)的認知,而重視無法受益轉型之弱勢消費者(vulnerable consumers)的權益,以及融合數位轉型之智慧支付系統勢必要的。這種施政視角的調整,搭配前述因應「超人性」障礙之排除,應是當前攸關我國淨零政策成功與否之關鍵事項。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