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15.02.24 國際貿易
融入區域經濟 提升產業競爭力 / 劉德海
分享至: 
2015.02.24 國際貿易
融入區域經濟 提升產業競爭力 / 劉德海
分享至: 
作者: 劉德海 / 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縮小字級 放大字級

隨著陸韓FTA簽訂日期愈趨逼近,對於向來視南韓為最大競爭對手的臺灣來說,不得不開始警戒。


根據日本學者奧田聰與渡邊雄一201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若陸韓FTA生效,臺灣將有1.9億美元的貨品被陸製品取代;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估計約有33億美元產品將被韓貨替代,兩個市場合計近35億美元。


南韓和中國大陸FTA一旦生效,將重創臺灣產業。面對世界區域經濟加速整合的大趨勢,臺灣無法置身事外,唯有大膽融入區域經濟體系,否則難在國際巿場上存活。


消除貿易壁壘 吸引外資進駐


事實上,韓國洽簽FTA 的動作相當積極。就以東協巿場來看,2008 年前,臺灣產品在東協市場的市占率原領先韓國,但韓國與東協FTA 生效後,卻被韓國超越,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咎因在於FTA消除貿易壁壘,免除貿易關稅及非關稅障礙,但臺灣至今卻只簽了7個,其中5個還是中南美洲邦交國。當韓國與許多國家享有互免關稅之際,臺灣卻仍課徵關稅,對出口必然產生嚴重衝擊,也會讓外商卻步。面對招招快狠準的韓國,劉德海認為,目前臺灣最佳的路線圖就是首先敲定與中國大陸之間的ECFA等後續貨貿協議,同時嘗試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與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並積極參與亞太自貿協定(Free Trade Area ofthe Asia Pacific,FTAAP)的協商,「我們必須融入區域經濟體系,否則等別的國家都占好位置後,我們就很難在國際巿場上找到位子。」劉德海語重心長地說。


西瓜偎大邊 巿場決定一切


世界區域經濟加速整合,這是國際巿場的現實,劉德海表示,中國大陸與美國等APEC 各國有可能協議開始FTAAP談判,2015年歐盟與美國的巨型FTA也可望成形,臺灣絕不能瞻前顧後,要從大戰略格局去設想。劉德海分析,巿場嗅覺敏銳的臺商為求自保,在陸韓FTA 簽訂生效後,臺商可能直接從韓國進口,或在中國大陸當地採購,被迫與臺灣切斷以投資帶動貿易的連動關係,恐導致臺灣對中國大陸的順差銳減,影響非常嚴重。面臨這種情勢,臺灣的產業結構調整刻不容緩,但劉德海建議,轉型過程中不宜過分重視製造業,應把七分力聚焦在研發創新上,讓服務業的品質提升、研發創新與管理行銷國際化,尤其應著重於將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緊密結合與配套。「西瓜偎大邊,臺灣非得仰賴中國大陸不可。」劉德海強調,固然現在大力推動企業提升研發能力,朝產業升級方向邁進很重要,但「巿場決定一切」,像日本研發力那麼強,卻因政治因素,無法與中國大陸簽FTA,企業遂走向衰退。他主張,FTAAP 是臺灣釜底抽薪的最後機會,唯有跳進區域經濟中,臺灣才能穩定下來。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部立場)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