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建築佔歐盟總能源消耗的40%、二氧化碳排放的36%;為提高建築物能耗效率,歐盟提出《建築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 EPBD)》,陸續導入建築能耗計算、建築能源護照、建築翻新獎勵、接近零耗能(Near Zero Energy Building, NZEB)等。為加快減碳速度,歐盟於今(2023)年提出的修正草案進一步要求2028年起,新建築須達淨零碳排。
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建築佔歐盟總能源消耗的40%、二氧化碳排放的36%;為提高建築物能耗效率,歐盟提出《建築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 EPBD)》,陸續導入建築能耗計算、建築能源護照、建築翻新獎勵、接近零耗能(Near Zero Energy Building, NZEB)等。為加快減碳速度,歐盟於今(2023)年提出的修正草案進一步要求2028年起,新建築須達淨零碳排。
2023.11.21
請防範「假冒買家詐騙案」/王廷傑
某台灣出口商去法國參加展覽,在展覽會場碰到法國客戶Paul主動遞名片,Paul自我介紹說「我是法國某公司的採購人員,我們公司信用很好,在保險公司一定有額度,我希望用O/A 90天的付款條件向貴公司採購50萬美金的產品」,出口商非常高興,就依名片上的資料找保險公司辦理徵信,徵信結果這家公司真的是資信良好的公司,保險公司也核准50萬美金的信用額度,然後Paul就跟出口商說:「我們公司信用真的很好吧!請你們趕快出貨,請您把貨物運到我們公司在北非的倉庫」,出口商不疑有他,就依Paul的指示把貨物運到北非的倉庫
2023.11.21
2023.11.14
期待營建產業價值鏈催生的低碳宅/黃正忠
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建築佔歐盟總能源消耗的40%、二氧化碳排放的36%;為提高建築物能耗效率,歐盟提出《建築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 EPBD)》,陸續導入建築能耗計算、建築能源護照、建築翻新獎勵、接近零耗能(Near Zero Energy Building, NZEB)等。為加快減碳速度,歐盟於今(2023)年提出的修正草案進一步要求2028年起,新建築須達淨零碳排。
2023.11.14
2023.11.07
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與挑戰/譚瑾瑜
近日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英國央行不約而同暫緩升息,並釋出將維持高利率、短期不會降息的訊息,歐美各國通膨是否調控得宜,2024年全球經濟仍否有挑戰,值此歲末倒數計時之際,恰是展望未來之時。
2023.11.07
2023.10.31
東協供應鏈新面貌 / 徐遵慈
東協國家近年經濟快速成長,再加上區域經濟整合加速,以及美中兩強對抗升級下跨國企業尋求避險與供應鏈分散策略,導致大量外人直接投資(FDI)流入東協國家,其中流入電子與資通訊、半導體產業之金額較過去大幅成長,成為東協吸引製造業FDI的主流,也顯示東協產業供應鏈正出現重要的結構性變化。
2023.10.31
2023.10.25
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建立土地和人的和諧關係/游保杉
在2020至2021年以及2022至2023年,由於颱風季節的降雨異常,讓許多水庫無法充分發揮「蓄豐濟枯」的功能,也使台灣經歷了嚴重的乾旱事件,尤其南部地區。然幸運的是,由於水利和農業部門在調度和管理方面的努力不懈,我們成功地避免了嚴重的民生和工業用水短缺問題。但在2023年的前半年,中南部仍在面對抗旱狀況下,緊接著的8月和9月,卻發生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導致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積淹水事件。
2023.10.25
2023.10.17
再論虛擬電廠的轉型定位與發展戰略/許志義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10月初舉辦「虛擬電廠發展趨勢與應用案例研討會」,聚焦於大型電廠不易興建,當前台灣允宜積極發展新興的虛擬電廠生態系。此一價值主張,與筆者2014年首度鼓吹虛擬電廠發展的重要性(註一),以及隨後一系列有關於此課題之評論(註二)。尤其,筆者最近在《經新聞》接連發表三篇文章提出的訴求(註三),前後呼應,頗為一致。
2023.10.17
2023.10.10
循環物流箱低碳嗎?/郭財吉
隨著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觀念的興起,很多永續專家,大都認為一次性包裝除了資源消耗外,也會產生許多溫室氣體(GHG)的排放。因此大力推動循環包裝。然而此論述大都缺乏科學方法的論述。循環包裝會增加額外的環境衝擊,包括貨運卡車的噸數增加、包裝本體重量的增加、逆物流的距離增長,循環後包裝箱需要進行清潔,及循環效率。因此循環包裝真的低碳嗎?
2023.10.10
2023.10.03
達成淨零排放所需的科技創新/鄭名山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算,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將是人類控制全球溫升的最後機會,否則進入22世紀,全球溫度仍將不斷上升,最終造成災難性的結果。也因此全球主要國家都已宣示將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國際品牌大廠例如蘋果、微軟等也紛紛要求全球供應鏈減碳,歐盟展開碳關稅機制等措施,也因此讓身處全球供應鏈一環的台灣產業界快速面臨減碳壓力。然而根據最新各國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的自願減量承諾,累計至2030年之前全球的碳排放仍將持續增加,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似乎越來越困難。
2023.10.03
2023.11.21
請防範「假冒買家詐騙案」/王廷傑
某台灣出口商去法國參加展覽,在展覽會場碰到法國客戶Paul主動遞名片,Paul自我介紹說「我是法國某公司的採購人員,我們公司信用很好,在保險公司一定有額度,我希望用O/A 90天的付款條件向貴公司採購50萬美金的產品」,出口商非常高興,就依名片上的資料找保險公司辦理徵信,徵信結果這家公司真的是資信良好的公司,保險公司也核准50萬美金的信用額度,然後Paul就跟出口商說:「我們公司信用真的很好吧!請你們趕快出貨,請您把貨物運到我們公司在北非的倉庫」,出口商不疑有他,就依Paul的指示把貨物運到北非的倉庫
2023.11.21
2023.11.14
期待營建產業價值鏈催生的低碳宅/黃正忠
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建築佔歐盟總能源消耗的40%、二氧化碳排放的36%;為提高建築物能耗效率,歐盟提出《建築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 EPBD)》,陸續導入建築能耗計算、建築能源護照、建築翻新獎勵、接近零耗能(Near Zero Energy Building, NZEB)等。為加快減碳速度,歐盟於今(2023)年提出的修正草案進一步要求2028年起,新建築須達淨零碳排。
2023.11.14
2023.11.07
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與挑戰/譚瑾瑜
近日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英國央行不約而同暫緩升息,並釋出將維持高利率、短期不會降息的訊息,歐美各國通膨是否調控得宜,2024年全球經濟仍否有挑戰,值此歲末倒數計時之際,恰是展望未來之時。
2023.11.07
2023.10.31
東協供應鏈新面貌 / 徐遵慈
東協國家近年經濟快速成長,再加上區域經濟整合加速,以及美中兩強對抗升級下跨國企業尋求避險與供應鏈分散策略,導致大量外人直接投資(FDI)流入東協國家,其中流入電子與資通訊、半導體產業之金額較過去大幅成長,成為東協吸引製造業FDI的主流,也顯示東協產業供應鏈正出現重要的結構性變化。
2023.10.31
2023.10.25
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建立土地和人的和諧關係/游保杉
在2020至2021年以及2022至2023年,由於颱風季節的降雨異常,讓許多水庫無法充分發揮「蓄豐濟枯」的功能,也使台灣經歷了嚴重的乾旱事件,尤其南部地區。然幸運的是,由於水利和農業部門在調度和管理方面的努力不懈,我們成功地避免了嚴重的民生和工業用水短缺問題。但在2023年的前半年,中南部仍在面對抗旱狀況下,緊接著的8月和9月,卻發生短時間內的強降雨,導致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的積淹水事件。
2023.10.25
2023.10.17
再論虛擬電廠的轉型定位與發展戰略/許志義
工業技術研究院於10月初舉辦「虛擬電廠發展趨勢與應用案例研討會」,聚焦於大型電廠不易興建,當前台灣允宜積極發展新興的虛擬電廠生態系。此一價值主張,與筆者2014年首度鼓吹虛擬電廠發展的重要性(註一),以及隨後一系列有關於此課題之評論(註二)。尤其,筆者最近在《經新聞》接連發表三篇文章提出的訴求(註三),前後呼應,頗為一致。
2023.10.17
2023.10.10
循環物流箱低碳嗎?/郭財吉
隨著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觀念的興起,很多永續專家,大都認為一次性包裝除了資源消耗外,也會產生許多溫室氣體(GHG)的排放。因此大力推動循環包裝。然而此論述大都缺乏科學方法的論述。循環包裝會增加額外的環境衝擊,包括貨運卡車的噸數增加、包裝本體重量的增加、逆物流的距離增長,循環後包裝箱需要進行清潔,及循環效率。因此循環包裝真的低碳嗎?
2023.10.10
2023.10.03
達成淨零排放所需的科技創新/鄭名山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算,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將是人類控制全球溫升的最後機會,否則進入22世紀,全球溫度仍將不斷上升,最終造成災難性的結果。也因此全球主要國家都已宣示將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國際品牌大廠例如蘋果、微軟等也紛紛要求全球供應鏈減碳,歐盟展開碳關稅機制等措施,也因此讓身處全球供應鏈一環的台灣產業界快速面臨減碳壓力。然而根據最新各國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秘書處的自願減量承諾,累計至2030年之前全球的碳排放仍將持續增加,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似乎越來越困難。
2023.10.03
2023.09.26
全球複合性風險升溫,經濟政策需強化風險應對意識/劉孟俊
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經濟動態變化與挑戰加劇,不僅影響各國的經濟發展,更可能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深遠影響,對此,WEF提醒當前全球風險具有多面性,包括極端氣候、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環境破壞等,這使得科技、健康和地緣政治風險相互交織,形成一個複合性的全球風險格局。
2023.09.26
2023.09.19
臺灣防洪規劃議題檢視探討/游景雲
台灣山陡川急、地狹人稠、常受到颱風豪雨侵襲,防洪一直長久以來重要問題。早期較缺乏整體整治思維,後來隨著國家發展持續被重視,所以自90年度起政府開始編列各項特別預算,整體推動水患治理工作,包括制定「基隆河流域整治特別條例」、95年通過「水患治理特別條例」
2023.09.19
2023.08.23
銀行需要擁抱數位科技的大變革/周雨田
近來台灣數位銀行開始有一些明顯的成長,依據金管會最新資料統計,目前提供數位存款帳戶的一般銀行共34家、純網銀則為3家。其中以台新銀行為第一,擁有332萬戶(19%),其次是國泰世華銀行208萬戶(12%),前五名之一般銀行開戶數佔全部銀行總戶數71%。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