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15.07.02
財政的擴張 應軟硬兼施 / 王健全
目前,台灣的經濟成長在出口動能減弱以及民間消費受到所得成長停滯制約下,進入「新平庸時代」,因此,成長的擴張亟待投資的加持,尤其是政府的投資。不過,受限於政府GDP 40%的舉債上限,過去幾年政府投資幾近零成長或負成長,也使國內景氣祇能維持在3~3.5%左右的成長幅度。而今,此一局面可望有重大改變,因為日前財政部長表示,在稅收大幅成長、釋股收入提高,以及土地活化下,舉債空間跟著提高,明年可以考慮增加公共支出,帶動經濟成長,使未來經濟恢復動能。根據張部長的看法,未來可望採行「擴張型財政政策」,增加公共建設的投資,令人期待。 不過,除了硬體的公共建設外,軟性的投資包括研發創新、研究機構的投資、國營事業擴大研發的示範效果、法規鬆綁,以及嶄新政策工具投入等均可考慮同步增加,透過上述軟硬兼施的財政擴張,才能加速產業的轉骨及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不少研究指出,公共基礎建設固然有其經濟效益,但其外部性、擴散性則遠遠不如產業的創新投資。尤其在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以及企業的研發投資邁入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電子商務等新經濟的相關領域,透過產業的創新研發才能塑造台灣產業的差異性、獨
2015.07.0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6.16
兩岸產業合作需要更多的誠意與努力 / 詹文男
於上海舉行的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已於五月落幕,兩岸就中小企業、經貿科技、文化教育及青年與基層等議題進行廣泛的討論與交流。其中在中小企業方面,各自提出了一些想法與案例,也就兩岸未來可能都需面對的挑戰提出觀點,不過雖各自有一些想法與個案的合作,但總是缺乏制度性及整體性的規劃與安排,可以讓彼此的合作進展能夠更有效的前進。 當然,商場上的合作總是牽涉到個別企業的利益,而很難面面俱到。不過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兩岸產業的發展,的確有合則兩利的優勢,不僅可促成雙方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兩岸人民的生活福祉,也可讓彼此在全球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何攜手考驗雙方領導者的智慧,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應建構兩岸產業合作的頂層設計,描繪可能的願景與目標。在此共同的方向上,才有機會發展合作策略。 其次,全球市場動能已從過去的西方為主,逐漸轉向亞洲,尤其是大陸市場,因此應思考合力制訂標準及研發下世代產品的可行性。亦即雙方可就如何整合兩岸新興產業的合作研發能量與資源,完成兩岸產業標準訂定,進一步形成亞太地區主要標準進行對話。同時成立國際標準組織推動平台,將兩岸標準進一步推向國際標準組
2015.06.16
產業與科技
more
2015.06.11
強化產業創新設計應用,創造台灣產業新形象 / 吳明機
「彭博社」(Bloomberg)於2014年1月24日發布全球創新評比(Global Innovation Ranking),台灣名列全球第10、亞洲第4,其中在製造力與高科技密度更高居全球第2,顯示出台灣在國際創新研發資源鏈的重要地位。 台灣的設計產業2014年產值近600億元,海外營收達385億元,廠商家數達3,800多家,設計力的表現上,更是屢獲國際大獎,代表我國創意能量相當充沛。而目前設計界推動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及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更是我國企業走向現代化、開創服務商機的重要思維模式。政府若能促成這股創意能量與製造業合作,必能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創造我國產業在國際上新的風貌。 目前國內產業面臨升級轉型挑戰,特別在創新商品的開發階段。產業面臨不單只是產品硬體設計,還包括軟體、製程與行銷,甚至到消費者或客戶端使用體驗等多面向問題,產業想要一次性解決創新開發所有問題,往往需借助多元及跨領域的資源與專家同步投入才能達成。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特別成立設計服務團隊(D-TEAM),該團隊將依產業個案需求,網羅包括科技大廠的設計部門能
2015.06.11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5.06.03
邁入資料經濟時代 ─ 經濟部挑戰千項資料大開放 / 馬正維
面對席捲全球開放資料浪潮所引發的經濟效應,經濟部於102年起配合行政院推動政府資料開放政策,提供政府資料給民間應用,連續兩年開放資料數量排名所有部會前三名,截至今年5月底已開放363項資料集,預計於年底開放超過1千筆資料。 為規劃經濟部整體開放資料策略,掌握開放資料脈動,經濟部資訊中心成為開放資料推動者,除協助所屬機關及事業機構全面資料盤點,並因應民間提出資料需求,跨部會機關協調開放資料。例如用電資料可提供不同領域之分析應用,惟因涉及原始用戶隱私,一般政府部門或民眾難以取得,資訊中心因此與台電公司協調轉個彎,利用變電箱區域範圍內的用電資料為基礎,以經濟發布區為單位進行統計,去(103)年於「經濟地理圖資系統(http://egis.moea.gov.tw)」提供民眾查詢歷史用電資料,台電公司並已主動開放電價成本、重要電業經營績效及鄉鎮市(郵遞區)別用電統計等資料,民眾可前往政府資料開放平臺(http://data.gov.tw)下載應用。
2015.06.03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5.05.22
創造產業、能源與環保的三贏局面 / 沈榮津
社會各界近來十分關切空氣污染對人民健康的影響,部分地方政府也主動提出更嚴格的環保規範,而產業界也開始擔憂,未來的經濟及產業發展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 行政院毛院長日前針對這項議題也宣示了政策立場表示,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下,國際間對於減碳及空氣污染防制的要求,只會越來越趨嚴格。但是任何的改變與調整,都需要時間去調適。因此,長期趨勢不可擋,但短期因應要務實。
2015.05.22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5.05.20
看見4G智慧寬頻應用城市 / 吳明機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人口越來越往都市集中,世界各國在享受經濟發展果實的同時,也面臨到其所帶來的交通、治安、育樂各方面的問題。所幸資通訊科技術也不斷發展,目前各國都積極透過資通訊技術發展智慧城市,來解決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需求,並帶動產業發展。 例如美國紐約市犯罪率居高不下,為讓市民免除人身安危之擔憂,美國紐約警察開始利用犯罪資訊系統(CIW)與即時犯罪中心,進行犯罪防制,讓城市更為安全。此外,由於日本東京每回在交通尖峰時刻,主要幹道都會出現車輛高度擁擠情況,因此日本東京都藉由布建在高速道路上之資訊交換器,紀錄車流量及車速資料,以即時進行交通疏導,避免塞車。而在美國舊金山過往常有車主在室內空繞找不到停車位的問題,利用智慧停車錶及埋在停車格的感測器,則可快速提供駕駛停車位即時資訊,省時、省油,又可動態調整費率引導車流。
2015.05.20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5.04.29
推動試量產研發 完成高值化量產最後一哩路 / 吳明機
我國石化產業自1960年代開始發展,早期以泛用塑膠、民生用品為發展重點,經營策略多以擴增產量、降低成本為主,較不重視研發,以致於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然而現今的經營環境,對於環保、工安採取高標準,石化原料的擴產機會低,再加上美國頁岩氣、中國大陸煤化工等新興低廉原料的興起,以上種種因素,皆對台灣的石化業者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未來石化產業勢必要朝產品差異化、高值化的方向發展。 在面對如此競爭的產業環境,經濟部於2011年底成立「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隔年3月完成「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報院核定工作,訂定2016年石化業研發投入比例大於1%,2020年大於2%、整體石化業附加價值率大於20%,做為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階段性目標。 由於石化業具有供應並支援國內下游產業發展所需料源之重要性,推動方向以本部擬訂完成的「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為主軸,聚焦於重點產業之關鍵材料,例如平面顯示器材料、智慧節能產品、醫材等,集中資源並有系統性地發展關鍵材料。 目前推動石化產業高值化具體作法,包含「設立研發中心」、「籌組關鍵材料研發聯盟」、「協助進行試量產研發」、「籌組產品應用研發聯
2015.04.29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15.03.27
台灣的產業政策在哪裡 / 吳明機
台灣產業的發展,政府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從1991年實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開始,重點獎勵資訊、通訊等十大新興工業,2000年轉以精密電子元件、精密機械設備等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為主,2010年以來推動知識經濟,並以產業創新條例重點支持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等等,這些產業政策的選擇,都是順應國際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產業發展現況而推動的重大產業政策。 然而當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後,我國製造業成長動能減緩、服務業成長弱化,產業結構面臨發展瓶頸,加上面對全球化的經貿競爭浪潮、區域經濟的整合,若無法以國際化的思維、適時調整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則我國產業在全球上的發展必定受到限制。 有人認為當今台灣只有對外洽簽區域協定的開放政策,而缺乏引導國內脫胎換骨的產業政策。我們必須認清的事實是,產業政策一直存在,而產業升級與轉型非一朝一夕可轉變,也不是口號喊一喊就可以成功。過去挑選產業並透過租稅政策工具協助產業進行自動化升級、人才培訓、加強研發等等,都需要至少三至五年時間才能顯現其效果,政府的引導力量如果只靠每年少數的研發補助金額,實在難以雨露均霑帶動廣大的中小
2015.03.27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最前頁
11
12
13
14
15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16頁
最前頁
11
12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12頁
2015.07.02
財政的擴張 應軟硬兼施 / 王健全
目前,台灣的經濟成長在出口動能減弱以及民間消費受到所得成長停滯制約下,進入「新平庸時代」,因此,成長的擴張亟待投資的加持,尤其是政府的投資。不過,受限於政府GDP 40%的舉債上限,過去幾年政府投資幾近零成長或負成長,也使國內景氣祇能維持在3~3.5%左右的成長幅度。而今,此一局面可望有重大改變,因為日前財政部長表示,在稅收大幅成長、釋股收入提高,以及土地活化下,舉債空間跟著提高,明年可以考慮增加公共支出,帶動經濟成長,使未來經濟恢復動能。根據張部長的看法,未來可望採行「擴張型財政政策」,增加公共建設的投資,令人期待。 不過,除了硬體的公共建設外,軟性的投資包括研發創新、研究機構的投資、國營事業擴大研發的示範效果、法規鬆綁,以及嶄新政策工具投入等均可考慮同步增加,透過上述軟硬兼施的財政擴張,才能加速產業的轉骨及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不少研究指出,公共基礎建設固然有其經濟效益,但其外部性、擴散性則遠遠不如產業的創新投資。尤其在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以及企業的研發投資邁入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電子商務等新經濟的相關領域,透過產業的創新研發才能塑造台灣產業的差異性、獨
2015.07.02
2015.06.16
兩岸產業合作需要更多的誠意與努力 / 詹文男
於上海舉行的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已於五月落幕,兩岸就中小企業、經貿科技、文化教育及青年與基層等議題進行廣泛的討論與交流。其中在中小企業方面,各自提出了一些想法與案例,也就兩岸未來可能都需面對的挑戰提出觀點,不過雖各自有一些想法與個案的合作,但總是缺乏制度性及整體性的規劃與安排,可以讓彼此的合作進展能夠更有效的前進。 當然,商場上的合作總是牽涉到個別企業的利益,而很難面面俱到。不過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兩岸產業的發展,的確有合則兩利的優勢,不僅可促成雙方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兩岸人民的生活福祉,也可讓彼此在全球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何攜手考驗雙方領導者的智慧,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應建構兩岸產業合作的頂層設計,描繪可能的願景與目標。在此共同的方向上,才有機會發展合作策略。 其次,全球市場動能已從過去的西方為主,逐漸轉向亞洲,尤其是大陸市場,因此應思考合力制訂標準及研發下世代產品的可行性。亦即雙方可就如何整合兩岸新興產業的合作研發能量與資源,完成兩岸產業標準訂定,進一步形成亞太地區主要標準進行對話。同時成立國際標準組織推動平台,將兩岸標準進一步推向國際標準組
2015.06.16
2015.06.11
強化產業創新設計應用,創造台灣產業新形象 / 吳明機
「彭博社」(Bloomberg)於2014年1月24日發布全球創新評比(Global Innovation Ranking),台灣名列全球第10、亞洲第4,其中在製造力與高科技密度更高居全球第2,顯示出台灣在國際創新研發資源鏈的重要地位。 台灣的設計產業2014年產值近600億元,海外營收達385億元,廠商家數達3,800多家,設計力的表現上,更是屢獲國際大獎,代表我國創意能量相當充沛。而目前設計界推動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及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更是我國企業走向現代化、開創服務商機的重要思維模式。政府若能促成這股創意能量與製造業合作,必能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創造我國產業在國際上新的風貌。 目前國內產業面臨升級轉型挑戰,特別在創新商品的開發階段。產業面臨不單只是產品硬體設計,還包括軟體、製程與行銷,甚至到消費者或客戶端使用體驗等多面向問題,產業想要一次性解決創新開發所有問題,往往需借助多元及跨領域的資源與專家同步投入才能達成。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特別成立設計服務團隊(D-TEAM),該團隊將依產業個案需求,網羅包括科技大廠的設計部門能
2015.06.11
2015.06.03
邁入資料經濟時代 ─ 經濟部挑戰千項資料大開放 / 馬正維
面對席捲全球開放資料浪潮所引發的經濟效應,經濟部於102年起配合行政院推動政府資料開放政策,提供政府資料給民間應用,連續兩年開放資料數量排名所有部會前三名,截至今年5月底已開放363項資料集,預計於年底開放超過1千筆資料。 為規劃經濟部整體開放資料策略,掌握開放資料脈動,經濟部資訊中心成為開放資料推動者,除協助所屬機關及事業機構全面資料盤點,並因應民間提出資料需求,跨部會機關協調開放資料。例如用電資料可提供不同領域之分析應用,惟因涉及原始用戶隱私,一般政府部門或民眾難以取得,資訊中心因此與台電公司協調轉個彎,利用變電箱區域範圍內的用電資料為基礎,以經濟發布區為單位進行統計,去(103)年於「經濟地理圖資系統(http://egis.moea.gov.tw)」提供民眾查詢歷史用電資料,台電公司並已主動開放電價成本、重要電業經營績效及鄉鎮市(郵遞區)別用電統計等資料,民眾可前往政府資料開放平臺(http://data.gov.tw)下載應用。
2015.06.03
2015.05.22
創造產業、能源與環保的三贏局面 / 沈榮津
社會各界近來十分關切空氣污染對人民健康的影響,部分地方政府也主動提出更嚴格的環保規範,而產業界也開始擔憂,未來的經濟及產業發展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 行政院毛院長日前針對這項議題也宣示了政策立場表示,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下,國際間對於減碳及空氣污染防制的要求,只會越來越趨嚴格。但是任何的改變與調整,都需要時間去調適。因此,長期趨勢不可擋,但短期因應要務實。
2015.05.22
2015.05.20
看見4G智慧寬頻應用城市 / 吳明機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人口越來越往都市集中,世界各國在享受經濟發展果實的同時,也面臨到其所帶來的交通、治安、育樂各方面的問題。所幸資通訊科技術也不斷發展,目前各國都積極透過資通訊技術發展智慧城市,來解決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需求,並帶動產業發展。 例如美國紐約市犯罪率居高不下,為讓市民免除人身安危之擔憂,美國紐約警察開始利用犯罪資訊系統(CIW)與即時犯罪中心,進行犯罪防制,讓城市更為安全。此外,由於日本東京每回在交通尖峰時刻,主要幹道都會出現車輛高度擁擠情況,因此日本東京都藉由布建在高速道路上之資訊交換器,紀錄車流量及車速資料,以即時進行交通疏導,避免塞車。而在美國舊金山過往常有車主在室內空繞找不到停車位的問題,利用智慧停車錶及埋在停車格的感測器,則可快速提供駕駛停車位即時資訊,省時、省油,又可動態調整費率引導車流。
2015.05.20
2015.04.29
推動試量產研發 完成高值化量產最後一哩路 / 吳明機
我國石化產業自1960年代開始發展,早期以泛用塑膠、民生用品為發展重點,經營策略多以擴增產量、降低成本為主,較不重視研發,以致於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然而現今的經營環境,對於環保、工安採取高標準,石化原料的擴產機會低,再加上美國頁岩氣、中國大陸煤化工等新興低廉原料的興起,以上種種因素,皆對台灣的石化業者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未來石化產業勢必要朝產品差異化、高值化的方向發展。 在面對如此競爭的產業環境,經濟部於2011年底成立「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隔年3月完成「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報院核定工作,訂定2016年石化業研發投入比例大於1%,2020年大於2%、整體石化業附加價值率大於20%,做為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階段性目標。 由於石化業具有供應並支援國內下游產業發展所需料源之重要性,推動方向以本部擬訂完成的「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為主軸,聚焦於重點產業之關鍵材料,例如平面顯示器材料、智慧節能產品、醫材等,集中資源並有系統性地發展關鍵材料。 目前推動石化產業高值化具體作法,包含「設立研發中心」、「籌組關鍵材料研發聯盟」、「協助進行試量產研發」、「籌組產品應用研發聯
2015.04.29
2015.03.27
台灣的產業政策在哪裡 / 吳明機
台灣產業的發展,政府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從1991年實施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開始,重點獎勵資訊、通訊等十大新興工業,2000年轉以精密電子元件、精密機械設備等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為主,2010年以來推動知識經濟,並以產業創新條例重點支持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等等,這些產業政策的選擇,都是順應國際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產業發展現況而推動的重大產業政策。 然而當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後,我國製造業成長動能減緩、服務業成長弱化,產業結構面臨發展瓶頸,加上面對全球化的經貿競爭浪潮、區域經濟的整合,若無法以國際化的思維、適時調整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則我國產業在全球上的發展必定受到限制。 有人認為當今台灣只有對外洽簽區域協定的開放政策,而缺乏引導國內脫胎換骨的產業政策。我們必須認清的事實是,產業政策一直存在,而產業升級與轉型非一朝一夕可轉變,也不是口號喊一喊就可以成功。過去挑選產業並透過租稅政策工具協助產業進行自動化升級、人才培訓、加強研發等等,都需要至少三至五年時間才能顯現其效果,政府的引導力量如果只靠每年少數的研發補助金額,實在難以雨露均霑帶動廣大的中小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