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關於經新聞
即時新聞
影音專區
圖文懶人包
謠言澄清
名家論
活動特報
首頁
名家論
搜尋類別:
請選擇搜尋類別
能源
商業
水資源
投資
國際貿易
產業與科技
經濟統計
標準檢驗
國營事業
智財與專利
其它議題
人事資訊
地質礦物
中小企業與新創
時間:
至
關鍵字:
2022.02.22
NFT 的趨勢與挑戰/詹文男
近來NFT(Non-Fungible Token)新聞不斷,周杰倫一萬隻價值約2.8萬元新台幣的「Phanta Bear」(幻想熊)只花了40分鐘就完售,短短7天更在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總榜登上全球第一名;另一位藝人陳零九發行「YOLO Cat Club」NFT,也一度衝上OpenSea全球百名榜內。更有霹靂布袋戲、鹽酥雞、雞肉飯等各式各樣的NFT推出,讓人眼花撩亂。到底什麼是NFT,未來會如何發展,各界都很關心!
2022.02.2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2.02.15
工程師應有深厚的學問/李家同
我們常常聽說美國在科技上最特別之處是有創造力,很多新發明都源自於美國。我們應該知道美國在科技上之所以領先,乃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多非常有學問的工程師,我認為大家不太重視這一點。
2022.02.15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12.21
增加民眾幸福感的策略/王健全
根據未來4年每年GDP成長2.5%的假設,國家發展委員會於去年(2020)推估2024年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台灣的人均所得可達3萬美元。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到了今年,台灣因為新台幣升值的結果,人均所得已真正突破3萬美元所得。不過,一般民眾卻對3萬美元的人均所得感受不強,原因有以下幾個。
2021.12.21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1.12.14
加入CPTPP的關鍵意義與內外挑戰 / 李淳
正式申請加入CPTPP,是臺灣繼20餘年前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最大的一次經貿自由化與改革試煉。若能過關,可一舉突破在區域整合進展邊緣化的困境。觀察目前情勢,是外部情勢大好,內部隱憂不少,還要再努力。
2021.12.14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1.10.19
鼓勵青少年對精密工業有好奇心/李家同
所謂精密工業,無非就是產品都是高規格的。國人大致都知道高規格是怎麼回事,比方說,大家常常在媒體上談到半導體產業時,會提到奈米這個名詞,1奈米等於10億分之1米,這是很神奇的事,遺憾的是,很少人會問一個問題:這種奈米級的工業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2021.10.19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1.09.28
台灣產業應強化和台積電的連結/王健全
隨著美中科技戰的開打,在搶單、轉單效應之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台積電更被譽為「護國神山」。台灣目前的優勢主要在於半導體跟電子資訊業,但大陸為了防範美國的管制,啟動半導體自製計畫,投入10兆元人民幣上的資金。雖然台灣的台積電技術已達5奈米,中芯半導體還停留在14奈米階段,差了兩三個世代。但在中國集中資源發展,並進口設備以圖彎道超車。
2021.09.28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1.09.14
重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趨勢/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於9月1日舉行視訊會議,提及將成立電商小組以促進區域數位化發展,出席會議的新加坡貿工部長也表達提升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成長等的重要性,此與今年6月召開的CPTPP執委會聯合聲明內容一致,即將在後疫情時代促進區域內外的貿易與經濟復甦,並持續推動加強供應鏈靭性和促進電子商務工作。事實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於8月下旬出訪星國時,亦強調雙方將攜手合作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可看出後疫情時代,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將是兩大趨勢。
2021.09.14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2021.08.17
國內數位應用應該加速/詹文男
▲在歐美國家疫苗施打率逐漸提升而開始經濟解封之際,曾經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疫情反而陷入風暴。前陣子全國一起努力防疫的過程中,也突然發現許多防疫物資、醫療設施都還沒有準備好,包括停學不停課、異地或遠距上班,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等措施展開後,更發現學校部門在遠距教學、企業員工的在家上班、餐飲業外帶外送及政府部門的公共治理的數位應用準備度,也都還沒到位而倉皇應對。 事實上在去年國內因疫情防範得宜,而日常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之時,即應記取國外的教訓,進行必要的準備與操練。例如,透過數位應用來做可疑案例的篩檢與監測,同時提升車站、捷運、夜市以及菜市場等人流密集區的通過效率;在治療病患上,如何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檢查、診斷、治療與照顧,以減低醫療人員的負擔與壓力。 尤其更應考慮使用服務機器人來為隔離人員做送餐、送藥,甚至執行醫院的消毒工作,以儘量減少人與人接觸,藉此更可減少防護衣的大量使用與消耗。而這些應用更可運用在產業的防疫工作上,除了員工健康監測和追蹤機制、疫情風險評估及供應鏈斷料盤點之外,透過完善的資訊基礎建設以進行遠距上班、全球辦公室和工廠協作,以及加速導入自
2021.08.17
產業與科技
more
more
最前頁
1
2
3
4
5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15頁
2021.09.14
重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趨勢/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於9月1日舉行視訊會議,提及將成立電商小組以促進區域數位化發展,出席會議的新加坡貿工部長也表達提升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成長等的重要性,此與今年6月召開的CPTPP執委會聯合聲明內容一致,即將在後疫情時代促進區域內外的貿易與經濟復甦,並持續推動加強供應鏈靭性和促進電子商務工作。事實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於8月下旬出訪星國時,亦強調雙方將攜手合作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可看出後疫情時代,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將是兩大趨勢。
2021.09.14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08.17
國內數位應用應該加速/詹文男
▲在歐美國家疫苗施打率逐漸提升而開始經濟解封之際,曾經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疫情反而陷入風暴。前陣子全國一起努力防疫的過程中,也突然發現許多防疫物資、醫療設施都還沒有準備好,包括停學不停課、異地或遠距上班,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等措施展開後,更發現學校部門在遠距教學、企業員工的在家上班、餐飲業外帶外送及政府部門的公共治理的數位應用準備度,也都還沒到位而倉皇應對。 事實上在去年國內因疫情防範得宜,而日常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之時,即應記取國外的教訓,進行必要的準備與操練。例如,透過數位應用來做可疑案例的篩檢與監測,同時提升車站、捷運、夜市以及菜市場等人流密集區的通過效率;在治療病患上,如何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檢查、診斷、治療與照顧,以減低醫療人員的負擔與壓力。 尤其更應考慮使用服務機器人來為隔離人員做送餐、送藥,甚至執行醫院的消毒工作,以儘量減少人與人接觸,藉此更可減少防護衣的大量使用與消耗。而這些應用更可運用在產業的防疫工作上,除了員工健康監測和追蹤機制、疫情風險評估及供應鏈斷料盤點之外,透過完善的資訊基礎建設以進行遠距上班、全球辦公室和工廠協作,以及加速導入自
2021.08.17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06.22
第二波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分析/王健全
由於五月中旬桃園諾富特飯店的華航機師確診,以及萬華阿公店KTV的感染,台灣防疫出現了破口,也爆發二次的疫情。截至5月底,確診人數接近上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50人,台灣也進入三級的管制,上課全部停止,禁止5人以上的室內聚會,餐廳幾乎全部改為外送。
2021.06.22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06.01
系統廠商應該有晶片設計的能力/李家同
在電機界,有所謂的系統廠商和零組件廠商。所有做各種被動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等等都是零組件,晶片也是零組件。國內也有很多電機公司不是專門做各種零組件的,而是將零組件整合起來成為一個設備,這種廠商稱之為系統廠商。
2021.06.01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05.18
國家創新體系也該與時俱進/詹文男
以產政學研為主體的國家創新體系,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產業基礎研究良窳,一直以來備受各國政府的關注。而觀察全球主要國家的創新研發體制可以了解,大部分的知識創新來源多以大學及研發機構為主,配合以健全的產業發展環境,許多創意得以源源不斷的出現。而由於歐美等國之大學及研究機構與其產業界緊密結合,因此其研發標的選擇、研發的執行與銜接,以及所呈現出來的成果與績效相對較佳,而這個緊密結合的體系,除了大幅降低可預見的風險外,也更即時的契合產業與市場的需求,當然也促成了創業行為的蓬勃發展。
2021.05.18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05.11
創新科技助力 自駕巴士新竹落地/闕志克
COVID-19疫情影響下,為避免實體接觸可能引發的感染風險,無人載具的應用顯現關鍵價值也帶動商機,如物資配送、送餐服務、醫療檢體運送等。經濟部技術處為讓臺灣在自動駕駛趨勢中保有領先地位,與法人、企業、學界在過去幾年投入相當的資源於自駕技術的研發,串連自駕產業供應鏈,今年也將自駕科技應用落地新竹。
2021.05.11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03.23
展望2021年經濟新情勢/王健全
有別於去年(2020)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經濟陷入愁雲慘霧的恐慌情境,今年各預測機構對景氣前景的預測相當樂觀,也看到了經濟復甦的亮麗曙光。
2021.03.23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1.02.09
我們該動員理學院師生和工業界的合作/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工業界希望能夠做出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可是我們好像覺得這是很困難的。例如到醫院去接受檢查,就會發現幾乎所有醫院裡用的儀器全是外國貨。大家一定好奇,為什麼重要的儀器都不是國貨,比方說,我們就沒有核磁共振機。
2021.02.09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0.11.24
台廠轉售大陸工廠予陸商的思考/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 ▲當全球目光密切關注美中衝突對華為的衝擊及對市場的影響時,台灣主要的蘋果供應鏈廠商又陸續將大陸的製造工廠轉售予陸商,引發市場的關注。究竟如何看待這些事件的發展,在此情勢下,台灣廠商應如何自處,各界都很關心!
2020.11.24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0.11.03
網路電商時代 樂見公部門組織調整/陳宏欣
作者:陳宏欣/TeSA台灣電子商務暨創業聯誼會共同創辦人 ▲近日看到行政院積極推動組織改造,2014年成立的科技部將回復設立國科會,未來科技部執掌將由國科會和預計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分擔、 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改制為通訊傳播監理委員會。筆者以在實體中小企業及教學輔導多年的經驗,樂見政府部門這樣積極主動的調整業務職掌部門。
2020.11.03
產業與科技
more
2020.10.27
不該將公司分成科技公司和工業公司/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一直注意到西方媒體喜歡用「科技公司」這個名詞,我也注意到科技公司僅僅是指美國矽谷的那些公司。最近有一些華爾街的投資者開始注意矽谷以外的公司,巴菲特也大量投資在日本的五大商社。西方媒體因此提出一個名詞,叫做「工業公司」,當然他們也稍微解釋一下何謂工業公司,他們提出一個例子,那就是製造汽車的公司。
2020.10.27
產業與科技
more
最前頁
1
2
3
4
5
最末頁
前往第
頁 / 共11頁
2022.02.22
NFT 的趨勢與挑戰/詹文男
近來NFT(Non-Fungible Token)新聞不斷,周杰倫一萬隻價值約2.8萬元新台幣的「Phanta Bear」(幻想熊)只花了40分鐘就完售,短短7天更在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總榜登上全球第一名;另一位藝人陳零九發行「YOLO Cat Club」NFT,也一度衝上OpenSea全球百名榜內。更有霹靂布袋戲、鹽酥雞、雞肉飯等各式各樣的NFT推出,讓人眼花撩亂。到底什麼是NFT,未來會如何發展,各界都很關心!
2022.02.22
2022.02.15
工程師應有深厚的學問/李家同
我們常常聽說美國在科技上最特別之處是有創造力,很多新發明都源自於美國。我們應該知道美國在科技上之所以領先,乃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多非常有學問的工程師,我認為大家不太重視這一點。
2022.02.15
2021.12.21
增加民眾幸福感的策略/王健全
根據未來4年每年GDP成長2.5%的假設,國家發展委員會於去年(2020)推估2024年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台灣的人均所得可達3萬美元。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到了今年,台灣因為新台幣升值的結果,人均所得已真正突破3萬美元所得。不過,一般民眾卻對3萬美元的人均所得感受不強,原因有以下幾個。
2021.12.21
2021.12.14
加入CPTPP的關鍵意義與內外挑戰 / 李淳
正式申請加入CPTPP,是臺灣繼20餘年前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最大的一次經貿自由化與改革試煉。若能過關,可一舉突破在區域整合進展邊緣化的困境。觀察目前情勢,是外部情勢大好,內部隱憂不少,還要再努力。
2021.12.14
2021.10.19
鼓勵青少年對精密工業有好奇心/李家同
所謂精密工業,無非就是產品都是高規格的。國人大致都知道高規格是怎麼回事,比方說,大家常常在媒體上談到半導體產業時,會提到奈米這個名詞,1奈米等於10億分之1米,這是很神奇的事,遺憾的是,很少人會問一個問題:這種奈米級的工業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2021.10.19
2021.09.28
台灣產業應強化和台積電的連結/王健全
隨著美中科技戰的開打,在搶單、轉單效應之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台積電更被譽為「護國神山」。台灣目前的優勢主要在於半導體跟電子資訊業,但大陸為了防範美國的管制,啟動半導體自製計畫,投入10兆元人民幣上的資金。雖然台灣的台積電技術已達5奈米,中芯半導體還停留在14奈米階段,差了兩三個世代。但在中國集中資源發展,並進口設備以圖彎道超車。
2021.09.28
2021.09.14
重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趨勢/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於9月1日舉行視訊會議,提及將成立電商小組以促進區域數位化發展,出席會議的新加坡貿工部長也表達提升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成長等的重要性,此與今年6月召開的CPTPP執委會聯合聲明內容一致,即將在後疫情時代促進區域內外的貿易與經濟復甦,並持續推動加強供應鏈靭性和促進電子商務工作。事實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於8月下旬出訪星國時,亦強調雙方將攜手合作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可看出後疫情時代,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將是兩大趨勢。
2021.09.14
2021.08.17
國內數位應用應該加速/詹文男
▲在歐美國家疫苗施打率逐漸提升而開始經濟解封之際,曾經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疫情反而陷入風暴。前陣子全國一起努力防疫的過程中,也突然發現許多防疫物資、醫療設施都還沒有準備好,包括停學不停課、異地或遠距上班,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等措施展開後,更發現學校部門在遠距教學、企業員工的在家上班、餐飲業外帶外送及政府部門的公共治理的數位應用準備度,也都還沒到位而倉皇應對。 事實上在去年國內因疫情防範得宜,而日常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之時,即應記取國外的教訓,進行必要的準備與操練。例如,透過數位應用來做可疑案例的篩檢與監測,同時提升車站、捷運、夜市以及菜市場等人流密集區的通過效率;在治療病患上,如何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檢查、診斷、治療與照顧,以減低醫療人員的負擔與壓力。 尤其更應考慮使用服務機器人來為隔離人員做送餐、送藥,甚至執行醫院的消毒工作,以儘量減少人與人接觸,藉此更可減少防護衣的大量使用與消耗。而這些應用更可運用在產業的防疫工作上,除了員工健康監測和追蹤機制、疫情風險評估及供應鏈斷料盤點之外,透過完善的資訊基礎建設以進行遠距上班、全球辦公室和工廠協作,以及加速導入自
2021.08.17
2021.09.14
重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趨勢/譚瑾瑜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於9月1日舉行視訊會議,提及將成立電商小組以促進區域數位化發展,出席會議的新加坡貿工部長也表達提升供應鏈韌性、數位經濟成長等的重要性,此與今年6月召開的CPTPP執委會聯合聲明內容一致,即將在後疫情時代促進區域內外的貿易與經濟復甦,並持續推動加強供應鏈靭性和促進電子商務工作。事實上,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於8月下旬出訪星國時,亦強調雙方將攜手合作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可看出後疫情時代,強化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數位貿易發展將是兩大趨勢。
2021.09.14
2021.08.17
國內數位應用應該加速/詹文男
▲在歐美國家疫苗施打率逐漸提升而開始經濟解封之際,曾經為防疫模範生的臺灣,疫情反而陷入風暴。前陣子全國一起努力防疫的過程中,也突然發現許多防疫物資、醫療設施都還沒有準備好,包括停學不停課、異地或遠距上班,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等措施展開後,更發現學校部門在遠距教學、企業員工的在家上班、餐飲業外帶外送及政府部門的公共治理的數位應用準備度,也都還沒到位而倉皇應對。 事實上在去年國內因疫情防範得宜,而日常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之時,即應記取國外的教訓,進行必要的準備與操練。例如,透過數位應用來做可疑案例的篩檢與監測,同時提升車站、捷運、夜市以及菜市場等人流密集區的通過效率;在治療病患上,如何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檢查、診斷、治療與照顧,以減低醫療人員的負擔與壓力。 尤其更應考慮使用服務機器人來為隔離人員做送餐、送藥,甚至執行醫院的消毒工作,以儘量減少人與人接觸,藉此更可減少防護衣的大量使用與消耗。而這些應用更可運用在產業的防疫工作上,除了員工健康監測和追蹤機制、疫情風險評估及供應鏈斷料盤點之外,透過完善的資訊基礎建設以進行遠距上班、全球辦公室和工廠協作,以及加速導入自
2021.08.17
2021.06.22
第二波疫情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分析/王健全
由於五月中旬桃園諾富特飯店的華航機師確診,以及萬華阿公店KTV的感染,台灣防疫出現了破口,也爆發二次的疫情。截至5月底,確診人數接近上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50人,台灣也進入三級的管制,上課全部停止,禁止5人以上的室內聚會,餐廳幾乎全部改為外送。
2021.06.22
2021.06.01
系統廠商應該有晶片設計的能力/李家同
在電機界,有所謂的系統廠商和零組件廠商。所有做各種被動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感等等都是零組件,晶片也是零組件。國內也有很多電機公司不是專門做各種零組件的,而是將零組件整合起來成為一個設備,這種廠商稱之為系統廠商。
2021.06.01
2021.05.18
國家創新體系也該與時俱進/詹文男
以產政學研為主體的國家創新體系,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產業基礎研究良窳,一直以來備受各國政府的關注。而觀察全球主要國家的創新研發體制可以了解,大部分的知識創新來源多以大學及研發機構為主,配合以健全的產業發展環境,許多創意得以源源不斷的出現。而由於歐美等國之大學及研究機構與其產業界緊密結合,因此其研發標的選擇、研發的執行與銜接,以及所呈現出來的成果與績效相對較佳,而這個緊密結合的體系,除了大幅降低可預見的風險外,也更即時的契合產業與市場的需求,當然也促成了創業行為的蓬勃發展。
2021.05.18
2021.05.11
創新科技助力 自駕巴士新竹落地/闕志克
COVID-19疫情影響下,為避免實體接觸可能引發的感染風險,無人載具的應用顯現關鍵價值也帶動商機,如物資配送、送餐服務、醫療檢體運送等。經濟部技術處為讓臺灣在自動駕駛趨勢中保有領先地位,與法人、企業、學界在過去幾年投入相當的資源於自駕技術的研發,串連自駕產業供應鏈,今年也將自駕科技應用落地新竹。
2021.05.11
2021.03.23
展望2021年經濟新情勢/王健全
有別於去年(2020)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經濟陷入愁雲慘霧的恐慌情境,今年各預測機構對景氣前景的預測相當樂觀,也看到了經濟復甦的亮麗曙光。
2021.03.23
2021.02.09
我們該動員理學院師生和工業界的合作/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工業界希望能夠做出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可是我們好像覺得這是很困難的。例如到醫院去接受檢查,就會發現幾乎所有醫院裡用的儀器全是外國貨。大家一定好奇,為什麼重要的儀器都不是國貨,比方說,我們就沒有核磁共振機。
2021.02.09
2020.11.24
台廠轉售大陸工廠予陸商的思考/詹文男
作者:詹文男/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 ▲當全球目光密切關注美中衝突對華為的衝擊及對市場的影響時,台灣主要的蘋果供應鏈廠商又陸續將大陸的製造工廠轉售予陸商,引發市場的關注。究竟如何看待這些事件的發展,在此情勢下,台灣廠商應如何自處,各界都很關心!
2020.11.24
2020.11.03
網路電商時代 樂見公部門組織調整/陳宏欣
作者:陳宏欣/TeSA台灣電子商務暨創業聯誼會共同創辦人 ▲近日看到行政院積極推動組織改造,2014年成立的科技部將回復設立國科會,未來科技部執掌將由國科會和預計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分擔、 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將改制為通訊傳播監理委員會。筆者以在實體中小企業及教學輔導多年的經驗,樂見政府部門這樣積極主動的調整業務職掌部門。
2020.11.03
2020.10.27
不該將公司分成科技公司和工業公司/李家同
作者: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我一直注意到西方媒體喜歡用「科技公司」這個名詞,我也注意到科技公司僅僅是指美國矽谷的那些公司。最近有一些華爾街的投資者開始注意矽谷以外的公司,巴菲特也大量投資在日本的五大商社。西方媒體因此提出一個名詞,叫做「工業公司」,當然他們也稍微解釋一下何謂工業公司,他們提出一個例子,那就是製造汽車的公司。
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