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
Loading
名家論
2023.02.14

以虛擬電廠實踐施政三大韌性/許志義

1月31日陳建仁新閣揆上任,推出施政三大目標:強化台灣經濟韌性、環境韌性及社會韌性。誠然,「韌性resilience」關鍵字,是當前「烏卡VUCA」現實氛圍中,施政治理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2023.02.14
2022.12.20

強化半導體競爭力 建碳化矽晶圓自主生態鏈/曹芳海

化合物半導體的「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擁有高耐壓及高切換頻率特性,可用於提升電動車動力系統及風電系統的功率轉換性能,是未來落實節能減碳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吸引全球大廠爭相投入。

2022.12.20
2022.12.06

化合物半導體 淨零碳排的利器/吳志毅

2050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共識,隨著歐盟正式宣告2026年全面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碳密集產品需購買憑證方得進入歐洲市場。蘋果與谷歌等大廠亦開始要求供應鏈符合溫室氣體排放規定,目標2030年落實碳中和製造。台灣產業型態以製造出口為導向,碳稅實施勢必造成衝擊,化合物半導體可大幅減少電能轉換過程中耗損,是台灣實現淨零碳排,維持製造業競爭優勢的新利器。

2022.11.29

COP27氣候會議觀察與因應/李堅明

世界資源研院發佈全球139個國家的自定減排貢獻顯示:(1)2030年減排55億噸CO2e,約減排7%,然而,相較於IPCC建議應減排43% ,控制溫升1.5度C,相差約6倍。

2022.11.29
2022.11.22

國家研發體系的重建構/詹文男

近來因選舉政治引發的議題不少,尤其國家研發法人與地方縣市候選人之間的爭訟,更是令人矚目,且引發多方的辯論。正反雙方都以對自己有利的角度進行陳述,也對對方的瑕疵進行放大鏡檢視,加上各自支持群體及網民的助陣,更讓外人看的眼花撩亂。

2022.11.15

輔助機器人 手術好夥伴/財團法人金屬研究發展中心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醫師在機器人輔助下執行手術概念普遍被大眾接受,經濟部技術處洞察機器人手術輔助系統在特定治療所帶來的優勢,甚至主動尋求可提供相關手術治療方案的醫院或醫師進行治療規劃;相較於醫師靈活的雙手與需隨機應變的臨場經驗,手術輔助系統可在臨床上帶來更多效益。

2022.11.15
2022.11.08

從國際科技發展趨勢探尋台灣新興產業/譚瑾瑜

顧能公司(Gartner)剛於今(2022)年10月17日發布2023年十大戰略科技趨勢報告,提出數位免疫系統(Digital Immune System)、應用可觀測性(Applied Observability)、人工智慧的信任、風險及安全管理(AI TRiSM)、企業雲端平台(Industry Cloud Platforms)、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無線價值實現(Wireless-Value Realization)、超級應用程式(Superapps)、自適應人工智慧(Adaptive AI)、元宇宙(Metaverse)、永續科技(Sustainable Technology)等10項當前關鍵科技,並表示企業若能妥適運用這些科技,將可優化企業運營韌性、拓展服務效率、開拓新的互動體驗創新虛擬市場,並滿足當前全球對於永續的需求。

2022.11.08
2022.10.25

降低產品碳足跡的第一步 — 低碳原料 ⁄ 蕭耀貴

沒有衡量就無法管理,在淨零排放的風潮下,企業紛紛啟動產品碳足跡的盤查,盤查計算的範圍涵蓋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包括:原料階段、製造階段、運輸配送、使用階段和廢棄處理。因此,排碳量高的階段是我們淨零排放優先關注的重點。 依據環保署「碳/減碳標籤產品資訊」平台的 1143 筆取得碳標籤產品資料(截至2022年9月)進行分析,在產品生命週期中碳排放比重最高的階段,有 755 件商品是在原料階段碳排量最大,其次是有 271 件商品是在製造階段碳排量最大(下圖一)。顯而易見,原料階段的碳排量是目前產品碳足跡的減碳重點熱區。

前往第 頁 / 共46頁
2022.04.12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 台灣產業的危機與轉機/林志勳

美國、歐盟和英國在內占全球90%GDP國家均已承諾到 2050 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同的全球2000大企業中有417企業宣示淨零排放目標。

2022.04.12
2022.03.22

台灣經濟的成長如何永續?/王健全

隨著美中貿易戰的開打、新冠肺炎的衝擊,台灣經濟勢面臨嚴峻的考驗。我們認為未來一、二年內,雖然隨著新冠肺炎的和‍緩,轉單效應會減少,但台商回流、擴大投資台灣在未來二、三年仍將持續進行,這是操之在我的部分,必須好好把握,並扣合台灣產業升級,才能追求經濟的永續成長。

2022.03.22
2022.03.15

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重點分析/譚瑾瑜

今年3月美國提出2022年美國貿易政策議程,依序分就推動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重新調整美中貿易關係、強化與主要貿易夥伴及多邊關係、確切執法以提高對貿易政策的信心,以及促進公平、包容及持久的貿易政策及擴大盟友參與等面向,建構公平競爭、以勞工為核心的貿易政策。

2022.03.15
2022.02.22

NFT 的趨勢與挑戰/詹文男

近來NFT(Non-Fungible Token)新聞不斷,周杰倫一萬隻價值約2.8萬元新台幣的「Phanta Bear」(幻想熊)只花了40分鐘就完售,短短7天更在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總榜登上全球第一名;另一位藝人陳零九發行「YOLO Cat Club」NFT,也一度衝上OpenSea全球百名榜內。更有霹靂布袋戲、鹽酥雞、雞肉飯等各式各樣的NFT推出,讓人眼花撩亂。到底什麼是NFT,未來會如何發展,各界都很關心!

2022.02.22
2022.02.15

工程師應有深厚的學問/李家同

我們常常聽說美國在科技上最特別之處是有創造力,很多新發明都源自於美國。我們應該知道美國在科技上之所以領先,乃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多非常有學問的工程師,我認為大家不太重視這一點。

2022.02.15
2022.01.18

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取得供應鏈商機/譚瑾瑜

2021年10月底拜登總統出席東亞峰會宣布,美國將與合作夥伴打造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將其視為美國推動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的重要作為。除了將拜訪東協之外,白宮也提出印太經濟架構將包括貿易便捷化、數位經濟標準、科技、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工標準及其他領域等內容,報載將在今年2月開始啟動。

2022.01.18
2021.12.21

增加民眾幸福感的策略/王健全

根據未來4年每年GDP成長2.5%的假設,國家發展委員會於去年(2020)推估2024年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台灣的人均所得可達3萬美元。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到了今年,台灣因為新台幣升值的結果,人均所得已真正突破3萬美元所得。不過,一般民眾卻對3萬美元的人均所得感受不強,原因有以下幾個。

2021.12.21
2021.12.14

加入CPTPP的關鍵意義與內外挑戰 / 李淳

正式申請加入CPTPP,是臺灣繼20餘年前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最大的一次經貿自由化與改革試煉。若能過關,可一舉突破在區域整合進展邊緣化的困境。觀察目前情勢,是外部情勢大好,內部隱憂不少,還要再努力。

2021.12.14
2021.11.23

運用多元數位科技掌握ESG契機/詹文男

在全球氣候變遷、永續資源、人權、公平與包容,以及稅收與經濟貢獻等議題的影響下,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 Governance; ESG)成為備受產業重視的議題。企業在ESG的相關指標與行動,逐漸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消費者傾向選擇ESG表現良好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表達其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與態度;投資人也會選擇ESG表現佳的企業進行投資,因為研究發現,具備一定ESG水準的企業,可大幅提高其價值與財務表現,卻不一定會提高成本。

2021.11.16

從蝦皮發展實體店面 談台灣電商創新/陳宏欣

近來台灣電商營收龍頭之一的蝦皮,開始大幅度創建實體店面,目前主要鎖定在北台灣的雙北及桃園地區,根據統計至十月門市已達109家店面(8月份約20家店面)。蝦皮主要針對店到店取貨推出免運費服務,這樣的趨勢顯現台灣電商已進入更創新的「近場(near field)電商」模式,也開始呈現快商務(quick commerce)的營運模式整合。我們可以進一步從幾項發展趨勢來分析。

2021.11.16
2021.11.09

美國基建案實施 對全球經濟影響/譚瑾瑜

美國眾議院於11月5日通過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法案,拜登總統簽署後,最快可望於第四季實施。此為美國基礎建設升級之重大法案,採行如此龐大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預期龐大的基建內需對美國經濟之助益,而身為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經濟的穩定成長,可為全球經濟貢獻己力。

2021.11.09
前往第 頁 / 共34頁
facebook ig line youtube
top